390米、步行7分鐘,是本套住宅距離成都著名地標東郊記憶的直線路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適宜的居住屬性,讓它擁有了“巴適、舒服、安逸、方便”等居住標籤。

△視頻

私宅雖置身於熱鬧商圈中,但推開大門後卻會給人一種“大隱隱於市”的寧靜感,這種質樸、迴歸生活的居家氛圍,得益於它帶有新中式元素的現代風格。

△原始戶型圖

△平面佈置圖

而在沒有改造之前,這套137㎡三居室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中規中矩。

如何在不改空間結構的情況下,根據原始基裝風格,打造一個有新意、有意境的居住空間?是設計師首要解決的難點。

“以原始基裝的奶咖/棕色爲基調,加入灰色棉麻與深棕木質的軟裝,通過材質、色彩去平衡與調和基裝風格。並選用藍色系作點綴,從窗簾、抱枕、掛畫來呈現;同時利用穿插了意向山水圖案的主燈、落地燈與部分飾品,來給予空間一些新中式元素,營造出幽靜素雅的氛圍。”設計師解釋道。

餐廳

Dining room

從入戶開始便能感受到這間私宅雅緻、靜謐的氛圍,細長高挑的餐邊櫃,被安置在入戶玄關與餐廳交接之地,既可以爲餐廳補充收納空間,也起到了阻擋視覺的作用,避免入戶見廳。

不同於入戶區的“簡單化與功能性”,餐廳更多是在強調空間的美觀性。獨具特色的水墨畫燈、造型別致的擺件、個性十足的餐椅……共同打造出一個具有“東方美學”的就餐環境。

四把餐椅是屋主的心頭好,水曲柳的自然紋理、低矮的半圓弧造型、乾淨利落的線條設計,無論是色彩還是形態都十分喜人。

客廳

Living Room

客廳也延續着“簡潔”的現代風格設計。

將客廳與陽臺之間的牆體拆除後,室外光線被充分引入到室內,近8米長的大飄窗延長了客廳縱深感,即使不開燈,室內風貌也清晰可見。

與傳統的客廳設計不同,尹先生家的客廳並未擺放電視,而是以電視牆作爲視覺中心,2米長的電視櫃+大幅掛畫,加強了“極簡美學”的居家氛圍。

這樣的“生活美學理念”也體現在客廳傢俱、軟飾的選擇上。

比如,大理石與鐵藝材質結合的茶几,獨特的線條帶來更豐富的視覺體驗;三人位布藝沙發+單人椅的合圍式擺放,讓客廳成爲交流中心;烤漆啞黑材質的水墨畫落地燈與餐廳燈光呼應,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

“在我看來,設計就是爲創造更貼合居住者生活習慣而存在的。尹先生在和我溝通之初,就表達出想要一個簡潔、有意境感的居住環境。因此,在不改基裝的基礎上,我們從傢俱、軟飾、色彩上入手,通過細節的搭配,來構建一個帶了些許中式腔調的極簡住宅。”設計師解釋道。

書房

Study room

對屋主來說,閱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設計師特意將臨近中庭的一間屋子改造爲書房,打造一個相對獨立、安靜、更適合閱讀/學習的場所。

與客廳的精緻氛圍相比,書房的設計是“粗糙”的。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面書櫃構建起了一個簡潔的閱讀角落,但若是細細觀察,也能發現一些“閃光之處”。

比如,半開放式的書櫃設計,既可以藏起不常用的物品,也能滿足屋主的展示欲;書櫃內部嵌入燈帶,不僅能爲拿/放書籍補充光源,也可以讓書櫃秒變展示櫃,成爲一個存在感強的裝飾品。

通過對細節美學的捕捉,來爲屋主呈現一個靈活的、包容的、多維的居家場景,是設計師貫穿全程的設計理念。

臥室

Bed room

這一點,也體現在臥室設計中。

主臥室由休息區與收納區兩部分構成。圍繞着“休憩主題”展開的是一張1.8米大牀和兩個實木牀頭櫃;收納區則主要是衣櫃+梳妝檯“組成”的衣帽間。

與書房的設計手法相同,衣帽間的櫃體也採用了半開放式設計,梳妝檯上的展示格被安排上包包/擺件後,搖身一變就是陳列區。

灰色玻璃的加入,則巧妙化解了私人物品暴露在外的問題,既起到了遮擋作用,又不影響採光。

臥室設計也貼合了原始房屋的基裝風格,以中性色爲基調,輔以黃色點綴,精心考量主臥內每一處的色彩、材質,來構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空間。

△兒童房

兒童房內擺放了一張1.2米的牀,粉灰色牀頭櫃與童趣十足的牀套,共同構建起了一個活潑的、充滿生機的兒童空間。

多功能室

Multi-function room

多功能室的設計更多是在關注“實用性”,定製榻榻米+書桌的組合形式,既有儲物功能,又可作辦公桌使用,偶爾也能充當好友留宿時的休憩之地。

這把橙黃色的椅子算是多功能室的點睛之筆,亮眼的色彩、流暢的線條、符合人體工程學的椅身設計,無論是觀賞性還是實用性,都足以讓你爲它“買單”。

即使是簡單的設計,也能讓人感受到居住者對生活的熱愛,就是這套137㎡私宅的魅力所在。

如果你也喜歡這套作品,或者想要了解本案的軟裝清單,歡迎添加私信或留言諮詢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