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分别在广岛、长崎投下了一颗原子弹。我们历史教科书中是这样评价两颗原子弹投掷的,它们大大加速日本投降的步伐,在二战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广岛原子弹背后的故事。

广岛原子弹代号“Little Boy(小男孩)”,内部装有60千克的铀-235,核爆时释放的能量约等于1.3万吨的TNT烈性炸药。“小男孩”被投下,直到43秒后才爆炸。这是非常漫长的43秒,当年参与投入投掷原子弹的机组成员西奥多·范柯克回忆时说,

“我想,机上所有人当时都以为这成了一颗哑弹,时间似乎比43秒要长很多。”广岛原子弹爆炸后,7万人“瞬间气化蒸发”,之后一年断断续续有20万人因各种疾病、烧伤等原因死亡。死亡的群体中,超过90%都是普通老百姓,结果二战后美国受到了指责,认为这是对日本民众的“屠杀”。

然而,当年参与美国“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们却认为这是“正义之举”。2005年,二战胜利60周年,日本政府邀请了当年参与“曼哈顿计划”的D.K博士访问日本广岛,他也是“小男孩”原子弹最重要的设计者之一。日本方面这次邀请别有用心,安排了D.K博士会见广岛核爆幸存者以及参观广岛核爆图片。

按照日方的算计,D.K博士应该对广岛核爆“内疚”,可接下来的一幕,让日本人彻底无语了。D.K博士在看到广岛核爆民众遗物后,嘴里不停地说:“Too bad, oh, that's too bad……”日本方面的解说员顺势问D.K博士对此的看法时,D.K博士立即严肃起来。

D.K博士说:“在战争里没有无辜的平民百姓存在, 每个人都在以某种意义上参加战争。我认为我做了正确的抉择,在当时的情况下投掷原子弹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极大程度减少盟军的伤亡。”

这下场面尴尬了,日本接待人员脸色很不好看。到了最后环节,日本解说员以委婉的方式希望D.K博士能为此道歉,D.K博士直接撂下一番话,“我绝对不会道歉,该道歉的是你们。你们该好好反思珍珠港,我有很多好朋友死在了哪里。我只能这样说,死在普通子弹下河死在原子弹下,对于死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你们能活着只能说你们很幸运。”

D.K博士想法并不是特例,当年参与投弹任务的机组人员也坚持认为投掷原子弹非常有必要。在机组人员回忆录中也体现了这一点,比如前面提到的西奥多·范柯克写道:“老实讲,我认为使用原子弹从长期讲挽救了生命,挽救了不少生命,而绝大多数被挽救的生命是日本人。”

参考资料:《揭秘广岛原子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