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啓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衆所周知,李清照以婉約詞冠絕於文壇,但與此同時,她的詩其實也非常絕妙,而且就思想層次而言,其立意之高,甚至在詞之上,比如她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一生所作詩歌大多散佚,僅存16首傳世,其中專業人士評價最高的並非《夏日絕句》,而是同爲懷古詩的《詠史》: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與《夏日絕句》一樣,《詠史》也是一首五言絕句,全篇區區20字,卻寫出了最高級的諷刺和最正統的歷史觀。但與《夏日絕句》的淺顯易懂不同,《詠史》典故頻出,寓意深刻,需要有一定的歷史知識和文學功底方能真正讀懂。

先簡單介紹一下李清照《詠史》中涉及的知識點。

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這兩句的歷史背景是王莽篡漢。漢朝分爲西漢和東漢兩個階段,其中西漢的建立者是高帝劉邦,東漢的建立者則是光武帝劉秀,兩漢之間斷開的15年,是王莽篡位所建立的新朝。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這兩句的文學常識是嵇康與山濤絕交。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賢”中,嵇康與山濤的關係最爲要好。但司馬氏篡了曹魏後,由於山濤依附了司馬氏,嵇康甚爲不齒,斷然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其中有言:“每非湯武而薄周孔。”大意就是:“我常常說一些非難商湯王、周武王以及鄙薄周公、孔子的話。”連商湯、周武這樣的聖君和周公、孔子這樣的聖人都敢非議,此處表達的是嵇康的放蕩不羈和至真至性。嵇康的結局非常悲壯,他因受鍾會構陷,遭司馬昭處死,刑場之上,嵇康仍面不改色,撫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嵇康高呼:“《廣陵散》於今絕矣!”留下了廣陵絕響的典故。

瞭解完以上知識點,再回看李清照的《詠史》,便豁然開朗。

其中的“兩漢”是指西漢和東漢;“繼紹”意爲承傳;“新室”指王莽建立的新朝;“贅疣”即多餘的肉瘤,指累贅無用之物;“嵇中散”指嵇康臨刑前彈奏的曲子《廣陵散》;“殷周”指商湯王(也稱殷湯王)和周武王。

全詩大意爲:東漢是傳承西漢的正統王朝,新朝的存在則猶如人身上長了個多餘的毒瘤。彈奏《廣陵散》欣然赴死的嵇康,臨行前還在抨擊那些爲僞朝效力的走狗。

李清照筆下的《詠史》自然不只是一首簡單的懷古詩,而是借古諷今,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看法。詩中,李清照用東西兩漢暗喻她所處的南北兩宋,又用新朝暗喻當時的僞楚和僞齊。很明顯,李清照認爲南宋纔是繼承北宋衣鉢的正統王朝,而僞楚和僞齊則是金國扶持下的傀儡政權。李清照推崇嵇康那樣鐵骨錚錚、忠貞不二的英雄,並借嵇康之口唾罵了那些賣國求榮的投機分子。

這首《詠史》筆法高超,立意高遠,歷代文人對其推崇備至。宋代大儒朱熹評曰:“中散非湯、武得國,引之以比王莽。如此等語,豈女子所能?”明代文壇領袖王世貞評曰:“‘所以嵇中散,至此薄殷周’,易安此語雖涉議論,是佳境,出宋人表。”

實際上,李清照的《詠史》比《夏日絕句》更加絕妙,只因知識點太多、太冷門,很多人沒讀懂,所以才流傳度不高。

參考資料:《李清照集》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