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門寂靜。蘭亭之名太盛,有山清水秀的會稽山,從紹興府城向西南行路二十五里,越走越見風光明媚,渡過一片水潭之後馬上就是閒靜雅寂的樓門了。紀念了千古風韻的遺蹟,是美好的古蹟,仰望樓門,康熙皇帝御筆親書的蘭亭二字閃閃發光。

傾聽風韻。遵從了會長王羲之的提議,一日四十二士一起修禊,在曲水之畔,盡流觴賦詩之樂,當時有一宇清雅之堂,被命名爲流殤亭。位於園中正殿的是乾隆皇帝御筆親書的流殤亭三個大字,匾額是曲水趣歡處五個大字,也是千古之毓琇。

御筆石刻。這塊碑是在樓門見過的康熙皇帝御筆親書的石刻了。碑石在流殤亭左邊的蘭亭之中,雄健的正楷表現了帝王的雄略偉岸,也沒有手拓的痕跡,只不過有些黑漆已經剝落了。有心人是不會錯過這樣有二位帝皇御筆的石刻的。

水村。江南如何都是不能沒有水的,有水纔有村莊,柯橋鎮就是這樣的一座水村。運河分開河流,籠絡湖泊,所以兩岸及附近都是曲折的水路,乘船的旅人不會厭倦了前方的風景,反而因爲曲折蜿蜒而心生驚喜。這裏有一種隱居漁翁的世外桃源的感覺。

壁上奇觀。水村柯橋鎮的奇特之處之一就是在房屋的牆壁上半部分塗黑,寫有特別的書體的福字。黑瓦,黑白兩段的牆壁,然後是福字,之後是屋檐上的裝飾物,有一種怪誕的感覺。

倒映在水中的佛像。使柯橋鎮有名的不僅僅是黑牆上的福字,還有被稱爲柯巖的奇特的岩石的大小相對。而且其中一塊岩石下方有一個自然形成的洞,還有倒映在發黑的河水裏的洞壁裏的佛像,十分奇妙。佛像也不是什麼傑作,不過映着入口處的斜陽,佛像的水十分白亮,讓人一時看不出那是什麼事物。

兩巖相對的奇觀。據說柯橋鎮有名的就是這樣相對的奇特岩石了。這兩塊岩石,在信奉風水的中國人眼裏,應該不會錯過這樣的岩石的。其中一塊成爲了寺院中岩石,哪怕現在樓宇廢棄破舊,他也享受了近一世紀的尊崇。佛像和水的奇特,也是着寺院中的怪異景色。

巖窯的保衛園。奇巖之村柯橋鎮裏,連保衛園都住在窯洞裏,當然也不盡然。柯鎮區立的初級小學校也同樣是窯洞。逼近的岩石堵住了去路,於是有了像要塞入口一樣的門,抬頭能看到柯巖二字,再往上望去,就是巨大的岩石山了。這樣的地方卻寫着造就革命人才的幾個大字。

池畔古亭。離開了奇特的岩石,再一次來到水村柯橋鎮,已是秋天。水流細小的池畔,刻有古柯亭幾個銘文,像飛落在這裏的鳥一般的亭子就是康熙帝南巡時,所說的放魚古蹟。亭中供奉着一座碑石,更加證明傳言不虛。白色的牆壁上可以看到國民革命軍的宣傳口號,現在是另一個時代了啊。

旅人的腳。船頭雕刻着鬼面,船腹到船尾都是丹青和刻刀留下的痕跡,這樣的小船就是江南名物青雀舫的一種。雨還沒停,蓋子一樣的竹船頂也沒有打開,在有運河驛站的店前將船繫好,與旁白的船互相替換留下看船,其他人去買東西,開始了早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