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新年時期,我國民間家家戶戶都愛貼春聯、掛年畫、燃鞭炮,給新春佳節增添喜慶氣氛。除了這些傳統民俗之外,還有一種專屬於知識分子的習俗,即在元旦這天寫一些吉祥字或吉祥詩歌。因爲這是新年之中第一次動筆寫字,因此又叫“元旦開筆”或“新春開筆”。

王安石那首著名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年的一首新春開筆詩。

當然,元旦開筆的內容形式不限於詩歌,還可以書寫一些諸如“大吉大利”、“萬事如意”的吉祥話,或者更簡單地寫個“福”字或“吉”字等等。在大清宮廷,皇帝也有元旦開筆的傳統,在大紅紙上寫字,或賜予朝臣,或表達對新年國家風調雨順的祈願等。

清朝皇帝元旦開筆的傳統始於康熙。“康熙間,聖祖御書大福字,賜編修查慎行。”不過康熙新年書福字,主要還是作爲對大臣們的一種賞賜和勉勵。到雍正之後,皇帝的元旦開筆的內容更加豐富。除了書寫福字、吉字賜予大臣之外,雍正還會寫一些新年願箋。

在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皇帝就寫下了“春韶介祉,開筆大吉”,以及“一入新年,萬事如意,五穀豐登,天下太平,民安樂業,邊塵永息,大吉大吉”兩箋,表達了雍正對新年政治和民生等方面的美好祝願。

雍正是個很愛批奏摺的皇帝,地方疆員所上叩謝皇帝賜福的奏摺,雍正也會在開筆時一一進行訓示,告誡他們“誠以福乃天下之公,非一身一家之私,封疆大吏董率文武,必所轄地方家給人足,樂業安居,始足爲一省之福,推而至於天下,莫不皆然。”

乾隆繼承皇位之後,將皇帝元旦開筆作爲一個制度確立了下來。每逢新年,乾隆便御重華宮,首先書一“福”字貼於乾清宮正殿。另外,還有“宜春迓祥”、“宜入新年”、“一年康泰”等吉祥箋,張貼於內廷各處。接下來,便開始書寫新年賀詞了。

乾隆寫的新年賀詞,一般都非常與時俱進,主題都和當時國家面臨的主要事件有關。比如西北戰事期間,乾隆的元旦開筆詞便是“早平金川,奏凱班師,大吉”,又或者是“捷音早報,永靖西海,天下太平,萬民安泰”等。

不過奇怪的是,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以後,乾隆的新年開筆詞開始固定了下來,一直到他駕崩,都是毫無新意的“宜入新年,萬事如意,三羊開泰,萬象更新,和氣致祥,豐年爲瑞。”不再在新年賀詞中提及自己的政治意圖和施政方略等,變成了純粹的賀新年詞。

乾隆駕崩後,嘉慶皇帝親政,也繼承了康雍乾以來元旦開筆的傳統。但嘉慶也是個愛偷懶的主,就連新春祝福,都照着自己父皇的慣例來抄,除了寫“福”、“壽”字以外,每年就是一模一樣的“宜入新年,萬事如意,三羊開泰,萬象更新,和氣致祥,豐年爲瑞。”

嘉慶晚年時指責手下的臣子“因循疲玩”,可他作爲皇帝,連一幅新年賀詞都要因循守舊,不願意動腦筋想,又怎麼好意思去怪下面的人不懂創新、得過且過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