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国际间粮食进出口贸易受到极大的影响。然而,全球各国为此深陷苦恼之中,我国这项指标却逆向增长。尽管有严重洪涝灾害的影响,但我国的早稻产量却逆向增长高达3.9%,一举扭转了7年来连年下滑的态势。不夸张的说,这次我国的成绩,怕是又要让世界羡慕了。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种粮的能力也在科学的宣传和指导下有了显著的进步。虽然今年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导致单产下降,甚至有不少农田绝收,但整体播种面积的增大让洪涝带来的损失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稀释,最终成功实现了进一步的增长,这不得不说又是一场中国人在面对天灾时候的“大胜”。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粮食产量的增长对于应对今年全球范围内因疫情和异常天气情况导致的粮食威胁有了基础的保障。

在疫情的影响下,国际贸易遭受的打击令不少国家的粮食供给和需求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由此引发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甚至是国家动荡对一些粮食生产国也造成了不小的打击,比如美国的奶农就因为封锁和经济问题而将牛奶倒掉。有人认为这些牛奶即便无法运输和出口也可以低价卖出,但很显然生牛乳也需要处理、储存、包装和运输的成本,当不存在需求的时候,类似牛奶这样的东西不倒掉也会增加大量的成本,只会不停赔钱不如倒掉。同样道理的还有因为需求减少而过量饲养的猪牛羊,饲料和储存成本的上升的同时又看不到疫情的尽头,只能无奈放弃。

此外,不少粮食依赖进口的国家也因此陷入了粮食短缺的境地,尤其是非洲地区的各个国家。平常可以依靠国际间的支援来帮助他们度过危机。但疫情让各国都“自顾不暇”,更不可能费力去提供支援。一边是养的太多一边是吃的太少,这些深陷苦恼的国家自然是羡慕中国的地大物博。而且还有令他国羡慕的就是,一个行之有效,能够做长远决策的可靠政府。如果单纯的民众供应,那每年的产量实际上是完全足够的,但中国人长期在“追求美食”的道路上狂奔,畜牧业所需要的饲料往往占了粮食消耗的大头,为了保证这些行业的平衡发展,仅仅是这些增长还远不足以称之为安全。

中国以7%的土地养活了全球20%人,这就是一个奇迹,但想要保证长期自给自足的粮食安全,依然还是“任重而道远”。因为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仅需要田地种植和农民积极响应,更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投入和政策扶持。土地和农民可以保证有地可种,但改良农作物品种、改善土地质量以及规模化粮食生产是保证粮食产量的必要条件。想要达到这一条件还需要将包括落后地区在内的土地和民众全部利用和发展起来,做到彻底且充分的土地利用,让他们富起来的同时还能保证国家粮食供给。

总的来说,中国早先的夏粮丰收和早稻增产让短期内的粮食安全得到了保障,但新冠疫情还没完全过去,其影响下的国际贸易和未来粮食大危机的可能依然存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依然需要有足够的警觉和长期计划的耐心,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逆势增长的中国才能成为全球各国羡慕的对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