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國際間糧食進出口貿易受到極大的影響。然而,全球各國爲此深陷苦惱之中,我國這項指標卻逆向增長。儘管有嚴重洪澇災害的影響,但我國的早稻產量卻逆向增長高達3.9%,一舉扭轉了7年來連年下滑的態勢。不誇張的說,這次我國的成績,怕是又要讓世界羨慕了。

隨着技術的進步和支農、惠農政策的實施,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種糧的能力也在科學的宣傳和指導下有了顯著的進步。雖然今年南方部分地區遭受了極爲嚴重的洪澇災害,導致單產下降,甚至有不少農田絕收,但整體播種面積的增大讓洪澇帶來的損失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稀釋,最終成功實現了進一步的增長,這不得不說又是一場中國人在面對天災時候的“大勝”。更爲重要的是,這種糧食產量的增長對於應對今年全球範圍內因疫情和異常天氣情況導致的糧食威脅有了基礎的保障。

在疫情的影響下,國際貿易遭受的打擊令不少國家的糧食供給和需求都出現了嚴重的問題,由此引發的社會和經濟問題甚至是國家動盪對一些糧食生產國也造成了不小的打擊,比如美國的奶農就因爲封鎖和經濟問題而將牛奶倒掉。有人認爲這些牛奶即便無法運輸和出口也可以低價賣出,但很顯然生牛乳也需要處理、儲存、包裝和運輸的成本,當不存在需求的時候,類似牛奶這樣的東西不倒掉也會增加大量的成本,只會不停賠錢不如倒掉。同樣道理的還有因爲需求減少而過量飼養的豬牛羊,飼料和儲存成本的上升的同時又看不到疫情的盡頭,只能無奈放棄。

此外,不少糧食依賴進口的國家也因此陷入了糧食短缺的境地,尤其是非洲地區的各個國家。平常可以依靠國際間的支援來幫助他們度過危機。但疫情讓各國都“自顧不暇”,更不可能費力去提供支援。一邊是養的太多一邊是喫的太少,這些深陷苦惱的國家自然是羨慕中國的地大物博。而且還有令他國羨慕的就是,一個行之有效,能夠做長遠決策的可靠政府。如果單純的民衆供應,那每年的產量實際上是完全足夠的,但中國人長期在“追求美食”的道路上狂奔,畜牧業所需要的飼料往往佔了糧食消耗的大頭,爲了保證這些行業的平衡發展,僅僅是這些增長還遠不足以稱之爲安全。

中國以7%的土地養活了全球20%人,這就是一個奇蹟,但想要保證長期自給自足的糧食安全,依然還是“任重而道遠”。因爲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不僅僅需要田地種植和農民積極響應,更需要大量的科學技術投入和政策扶持。土地和農民可以保證有地可種,但改良農作物品種、改善土地質量以及規模化糧食生產是保證糧食產量的必要條件。想要達到這一條件還需要將包括落後地區在內的土地和民衆全部利用和發展起來,做到徹底且充分的土地利用,讓他們富起來的同時還能保證國家糧食供給。

總的來說,中國早先的夏糧豐收和早稻增產讓短期內的糧食安全得到了保障,但新冠疫情還沒完全過去,其影響下的國際貿易和未來糧食大危機的可能依然存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依然需要有足夠的警覺和長期計劃的耐心,能夠保持長期穩定的逆勢增長的中國才能成爲全球各國羨慕的對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