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谈最近的电影,很难撇开《八佰》。

撤档,删减,再上映,又大规模点映,内容还涉及到非常暧昧的国共历史关系。

导演有人骂,电影有人夸。

也有人说电影与导演无关,与历史无关,电影只是电影,不能要求要多。当然持反对意见的也不要太多。

那么这部电影该不该看,值不值得看?

猫姐今天来聊下《八佰》。

有些可能不能说得太细,大家会意即可。

《八佰》

《八佰》的背景是在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

1937年,日军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

这天的枪声也宣告了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8月13日上海爆发了淞沪会战,历时三月, 80万国军对战日本30万人,最终在付出了伤亡30万人的惨重代价之后,溃败而逃。

在国民党军队溃逃之际,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奉命留守上海四行仓库。

88师524团第1营,团附谢晋元带队,共420余人,其中一半是服役未过半年的新丁。

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史称“八佰”。

四行,即当时的上海四大银行,金城、中南、大陆、盐业。

这四行仓库四层高,双层墙壁结构,墙体厚而高,易守难攻,是绝佳的防守基地。

88师524团第1营孤军奋战,在日军重重围攻下,坚守了四天。

据说,管虎在拍摄这部电影之前随机问路人做调查,很少人知道四行仓库这一战。

这一出不少特别出名的战役为什么被管虎挑中?

真以为他只是为了民族之义弘扬这出战役?

弘扬这一出战役,让更多人认识“八佰”,铭记历史,激发民族血性,我想管虎的初衷也不是没有的。

但,管虎在作为一个艺术家拍摄一部电影之时,华谊可不是慈善家,他们是资本家。

他们挑中四行之战,挑中八佰,更多的是为了——“奇观”。

或者说难听是因为这场战役是有足可“猎奇”之地。

为此,以真实历史为蓝本,在电影上修修补补,于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电影更惨烈,更令人动容,更好看。

也更赚钱。

中国近代战役那么多,赫赫有名的,鲜为人知的,翻开史书,遍地皆是,尤其四行仓库战役还牵涉到臭名昭著的孙元良,为什么偏偏挑中四行战役?

我在看完电影之后就悟了。

前头也说了,是因为“猎奇”。

翻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上海苏州河的南北两岸,泾渭分明。

南岸是废弃的四行仓库,一河之隔的北岸,是当时的英美租界,日军不敢对租界动粗,甚至因为四行仓库还储存大量的煤气燃油管,以致日军不敢用重型大炮火力,以免爆炸,影响到租界。

于是我们在可以在电影里看到,河一边,是血和土凝结成一块块的区区几百名战士,是满目疮痍,战火纷飞,九死一生的惨烈场面。

河的另一边,是大明星,是达官贵人,是歌舞升平,灯火酒绿,国破家亡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鲜明对比。

管虎用一个高空旋转镜头来展示河两面对比的凄然。

闹与寂,明与暗,生与死。

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奇观。

对比这种手法,一般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起到加强作品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种刻意拍摄的奇异场面,都会对这个对比印象非常深刻。

然后,电影的目的就达到一个了。

我之所以说达到一个,是因为猎奇只是其中之一,好的电影需要有好的立意,好的剧本,还有优秀的拍摄。

我得承认,电影其实拍得还不错,很难不被打动。

别看猫姐一出场挑了电影很多毛病。

其实整体来说,我认为电影不失为一部优秀的电影。

虽然作为一个喜爱历史的人来说,一段在史书上真实记载过的历史被篡改了,总是难免伐开心。

好像还没说过篡改哪里了,不想详细讨论这个,一说下去要长篇大论,要想了解的自己去网上搜索吧。

就说一个“他们保护了我们”,这开头一句就是假话,四行仓库的坚守几无战略意义,完完全全就是为了“国际观瞻”。

什么“国际观瞻”?

最后黄晓明扮演的特派员也直说了——“这是一场表演”。

之所以留下这一营的人坚守上海,不过是打一场仗给各国列强看。

当时国军已败走,可为了在即将举办的多国会议上争取到国际支持,88师524团第1营成为了棋子。

这几百战士的以命相博,这些士兵的惨烈死法,在上位者眼里,某种意义上,不过是一场刻意被安排的战场直播。

少数人的欲壑难填,决定着绝大多数人的命运。

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真相。

这就是政治,肮脏的政治。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各国衣冠楚楚的记者开着飞艇,拍照,惊叹,议论。像看一场角斗秀。

可悲的是这场秀,是完全无用的。

西方列强不会因为一场他们眼中“黄皮猴子”的惨烈死而可怜怜悯同情中国,以此援手中国。

因为无利可图。

弱国无外交。

落后就要挨打。

当然我们换一种想法。

别的国家凭什么帮助我们?

可能有些人不太清楚,包括人类在内的智慧生物,大多数情况下对同类的哭声是极其冷漠的。

地球上,若将目光投向华夏之外,也会看到许许多多的、与这个世界的平民一样连大规模死亡都引不起任何关注的人…

就如土鸡和毛子默契地维持着利比亚的军阀分裂内斗现状,有谁为利比亚振臂一呼?难道别的国家不知道战乱对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吗?

利己,自私,冷漠,是刻在人类骨子里的。

人与人,国与国,利益才是王道。

好像废话太多了,扯回电影。

这是一部群像电影,总体来说人物刻画大部分还是很成功的。

谢晋元的勇,小湖北的懵懂,端午从贪生怕死到殊死一战的猛,绑起炸弹跳下去的陈树生,老兵油条的悍不畏死....

夹杂着人性的怯懦与光辉,他们以血肉之躯呼唤民族同胞的觉醒。

四百人不够打到日本人,不够守疆护国。

那就四万万人来!

壮烈如斯!

悲呜,哀鸣!

不得不说电影拍得足够壮烈,让人热血沸腾,恨不能手持枪械回到过去与侵略者拼命,保家卫国。

当你生出此心时,电影就成功了。

我又想起最近看的《1917》,《1917》也是战争片,相比《八佰》的大开大合一路激昂,《1917》就非常内敛克制。

但他们的本质都是反战。

铭记历史,反思战争,祝愿和平,这是所有战争片的美好希冀。

最后,关于《八佰》,撇开真实历史不谈,最起码,我们也可以通过电影看到中国那段悲惨历史的一面。

过去太过沉重黑暗,要珍惜先人用血与火为我们奋斗来的美好世界。

话很俗,但很真切。

希望大家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