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談最近的電影,很難撇開《八佰》。

撤檔,刪減,再上映,又大規模點映,內容還涉及到非常曖昧的國共歷史關係。

導演有人罵,電影有人誇。

也有人說電影與導演無關,與歷史無關,電影只是電影,不能要求要多。當然持反對意見的也不要太多。

那麼這部電影該不該看,值不值得看?

貓姐今天來聊下《八佰》。

有些可能不能說得太細,大家會意即可。

《八佰》

《八佰》的背景是在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

1937年,日軍炮轟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了對中國的全面侵華戰爭。

這天的槍聲也宣告了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8月13日上海爆發了淞滬會戰,歷時三月, 80萬國軍對戰日本30萬人,最終在付出了傷亡30萬人的慘重代價之後,潰敗而逃。

在國民黨軍隊潰逃之際,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奉命留守上海四行倉庫。

88師524團第1營,團附謝晉元帶隊,共420餘人,其中一半是服役未過半年的新丁。

爲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史稱“八佰”。

四行,即當時的上海四大銀行,金城、中南、大陸、鹽業。

這四行倉庫四層高,雙層牆壁結構,牆體厚而高,易守難攻,是絕佳的防守基地。

88師524團第1營孤軍奮戰,在日軍重重圍攻下,堅守了四天。

據說,管虎在拍攝這部電影之前隨機問路人做調查,很少人知道四行倉庫這一戰。

這一出不少特別出名的戰役爲什麼被管虎挑中?

真以爲他只是爲了民族之義弘揚這出戰役?

弘揚這一出戰役,讓更多人認識“八佰”,銘記歷史,激發民族血性,我想管虎的初衷也不是沒有的。

但,管虎在作爲一個藝術家拍攝一部電影之時,華誼可不是慈善家,他們是資本家。

他們挑中四行之戰,挑中八佰,更多的是爲了——“奇觀”。

或者說難聽是因爲這場戰役是有足可“獵奇”之地。

爲此,以真實歷史爲藍本,在電影上修修補補,於是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電影更慘烈,更令人動容,更好看。

也更賺錢。

中國近代戰役那麼多,赫赫有名的,鮮爲人知的,翻開史書,遍地皆是,尤其四行倉庫戰役還牽涉到臭名昭著的孫元良,爲什麼偏偏挑中四行戰役?

我在看完電影之後就悟了。

前頭也說了,是因爲“獵奇”。

翻開地圖,我們可以看到上海蘇州河的南北兩岸,涇渭分明。

南岸是廢棄的四行倉庫,一河之隔的北岸,是當時的英美租界,日軍不敢對租界動粗,甚至因爲四行倉庫還儲存大量的煤氣燃油管,以致日軍不敢用重型大炮火力,以免爆炸,影響到租界。

於是我們在可以在電影裏看到,河一邊,是血和土凝結成一塊塊的區區幾百名戰士,是滿目瘡痍,戰火紛飛,九死一生的慘烈場面。

河的另一邊,是大明星,是達官貴人,是歌舞昇平,燈火酒綠,國破家亡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鮮明對比。

管虎用一個高空旋轉鏡頭來展示河兩面對比的悽然。

鬧與寂,明與暗,生與死。

給人以一種強烈的視覺奇觀。

對比這種手法,一般是把具有明顯差異、矛盾和對立的雙方安排在一起,使之集中在一個完整的藝術統一體中,形成相輔相成的比照和呼應關係。

運用這種手法,有利於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徵,起到加強作品藝術效果和感染力。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種刻意拍攝的奇異場面,都會對這個對比印象非常深刻。

然後,電影的目的就達到一個了。

我之所以說達到一個,是因爲獵奇只是其中之一,好的電影需要有好的立意,好的劇本,還有優秀的拍攝。

我得承認,電影其實拍得還不錯,很難不被打動。

別看貓姐一出場挑了電影很多毛病。

其實整體來說,我認爲電影不失爲一部優秀的電影。

雖然作爲一個喜愛歷史的人來說,一段在史書上真實記載過的歷史被篡改了,總是難免伐開心。

好像還沒說過篡改哪裏了,不想詳細討論這個,一說下去要長篇大論,要想了解的自己去網上搜索吧。

就說一個“他們保護了我們”,這開頭一句就是假話,四行倉庫的堅守幾無戰略意義,完完全全就是爲了“國際觀瞻”。

什麼“國際觀瞻”?

最後黃曉明扮演的特派員也直說了——“這是一場表演”。

之所以留下這一營的人堅守上海,不過是打一場仗給各國列強看。

當時國軍已敗走,可爲了在即將舉辦的多國會議上爭取到國際支持,88師524團第1營成爲了棋子。

這幾百戰士的以命相博,這些士兵的慘烈死法,在上位者眼裏,某種意義上,不過是一場刻意被安排的戰場直播。

少數人的慾壑難填,決定着絕大多數人的命運。

這就是人類社會的真相。

這就是政治,骯髒的政治。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西方各國衣冠楚楚的記者開着飛艇,拍照,驚歎,議論。像看一場角鬥秀。

可悲的是這場秀,是完全無用的。

西方列強不會因爲一場他們眼中“黃皮猴子”的慘烈死而可憐憐憫同情中國,以此援手中國。

因爲無利可圖。

弱國無外交。

落後就要捱打。

當然我們換一種想法。

別的國家憑什麼幫助我們?

可能有些人不太清楚,包括人類在內的智慧生物,大多數情況下對同類的哭聲是極其冷漠的。

地球上,若將目光投向華夏之外,也會看到許許多多的、與這個世界的平民一樣連大規模死亡都引不起任何關注的人…

就如土雞和毛子默契地維持着利比亞的軍閥分裂內鬥現狀,有誰爲利比亞振臂一呼?難道別的國家不知道戰亂對一個國家意味着什麼嗎?

利己,自私,冷漠,是刻在人類骨子裏的。

人與人,國與國,利益纔是王道。

好像廢話太多了,扯回電影。

這是一部羣像電影,總體來說人物刻畫大部分還是很成功的。

謝晉元的勇,小湖北的懵懂,端午從貪生怕死到殊死一戰的猛,綁起炸彈跳下去的陳樹生,老兵油條的悍不畏死....

夾雜着人性的怯懦與光輝,他們以血肉之軀呼喚民族同胞的覺醒。

四百人不夠打到日本人,不夠守疆護國。

那就四萬萬人來!

壯烈如斯!

悲嗚,哀鳴!

不得不說電影拍得足夠壯烈,讓人熱血沸騰,恨不能手持槍械回到過去與侵略者拼命,保家衛國。

當你生出此心時,電影就成功了。

我又想起最近看的《1917》,《1917》也是戰爭片,相比《八佰》的大開大合一路激昂,《1917》就非常內斂剋制。

但他們的本質都是反戰。

銘記歷史,反思戰爭,祝願和平,這是所有戰爭片的美好希冀。

最後,關於《八佰》,撇開真實歷史不談,最起碼,我們也可以通過電影看到中國那段悲慘歷史的一面。

過去太過沉重黑暗,要珍惜先人用血與火爲我們奮鬥來的美好世界。

話很俗,但很真切。

希望大家不忘歷史,砥礪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