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河南省平頂山應國墓地出土一件西周文物:鴨形盉[hé],這件青銅器現藏於河南博物院。那麼這件距今兩千多年的容器,在周朝時期的用途是什麼呢?

盉作爲一種調酒器皿,在我國出現得很早,大約六七千年前就有了。盉可以當作是酒器,也可以當作是水器。當酒器使用時,它是用來調酒的。古代重要的場合,飲酒要謙卑,酒量不好該怎麼辦呢?盉裏面裝的是玄酒(也就是水酒),就像現在有人也會將威士忌兌水喝,如此想來古人是不是跟我們一樣有不勝酒力的苦惱,以及自我解套的方法呢。

盉下面是中空的,所以可直接加熱溫酒。在殷代早期至西周中期,盉往往伴隨着盤[pán]一起出土。不過,從西周中晚期到春秋早期盉與盤的組合,則漸漸被盤跟匜[yí]的組合取代。

這時期的代表作是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商代父丁盉。商人的作器習慣是稱先人以日爲名並加附族徽,從銘文中可以得知這件器物是爲了祭祀寧戈家族的父丁(孤竹國的第七任國君)所作,握把處裝飾着一個非常可愛的牛頭,容器內有寧戈家族的族徽,很像長頸鹿,這也可能代表家族的圖騰和文化象徵。

青銅盉最早出現於二里頭文化時期(即夏文化),盛行於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戰國。中國古代青銅器從商代晚期開始,造型特點是敦厚凝重,裝飾繁複,圖紋威嚴神祕,西周大致秉承商代舊制而略有變化。

隨着王權衰落,禮崩樂壞,青銅禮器中逐漸透出一種令人輕鬆的氣息,舊有的神祕、莊重與沉悶漸漸隱去,而新的有創意的造型和紋飾,一步步走向百姓生活。

中國青銅器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它標誌着我國奴隸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春秋時代是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時期,周王室鑄器減少,但各諸侯國大量鑄造,出現了青銅工藝新技術新成就。

參考資料:

[西周 青銅器] 鴨形盉 .新華網河南考古頻道[引用日期2013-04-29]

李學勤.西周青銅器研究的堅實基礎——讀《西周青銅器分期斷代研究》.《 CNKI 》 ,2000

周言.也談強家村西周青銅器羣世系問題.《 考古與文物 》 ,200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