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影片在战争这一题材上,一直鲜有佳作。所以,我期待《八佰》已经很久了。去年说准备上映的时候,我激动了好久,结果最终撤档,空欢喜一场。幸好今年没有爽约。不然2020这个多灾多难的不幸之年,就又多了一件糟心事儿。

(一)由于国产战争影片的质量历来堪忧,在买票的时候,我就已经在心理上先给自己上了一套保险,心说大不了拍成这样——空有大场面和精致画风,而人物形象扁平化,内容空洞至极,似乎在拍一部战争表演秀。尽管,它的导演是大名鼎鼎的管虎;尽管,它的演员包括张译、王千源、姜武、刘晓庆、姚晨、欧豪、唐艺昕……然而,看罢《八佰》之后,我认为我的保险白交了。因为我的的确确看哭了,而且不止一次。热滚滚的泪珠瞬间就溢满了眼眶,极力忍住,也阻止不了它们顺着眼角肆意往下滑落。

是的,《八佰》和以往那些或矫情、或傻白甜的国产战争片不同。它是导演用心拍,演员用心演的一部诚意之作。因为有诚意,所以里面那些感人的桥段——比如士兵浑身绑满手榴弹挨个儿跳楼与鬼子同归于尽——观众们是真真切切地受到了强烈的感染与深刻的感动,他们流下的眼泪也是真诚的,完全没有夸张或者表演的成分。

一部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基础,表现爱国主义的战争电影,只要能让观众们真真切切地受到了感染,受到了感动,那么,它就已经敲开了成功的大门。

当然了,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诚意只是基础。虽然有了这个基础,可以顺利地敲开成功的大门,但大门内还有一条无尽的通道,到底可以走多远,还得看整体的质量如何。《八佰》的演员质量是不用说的,国内一流;它的服化道质量也是不用说的,国内超一流;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故事内容本身的质量了,究竟如何呢?

(二)《八佰》的故事内容,略显失败。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按理说,只要尽量还原历史真相,让观众有种看真实史料纪录片的感觉就行。可是,《八佰》却把一个事实上的主角,安排在了一个完全虚构的人物身上——欧豪的端午。不仅如此,镜头给予最多,情节安排最多的几个人物,都是虚构出来的,比如王千源、姜武和张译的角色。

这样一来,整部电影就等于在沙上建塔,一切很容易崩塌。在这里我很想给那些拍摄真实历史事件的导演们一个不成熟的建议:只要你的初心不是戏说历史和胡说历史,而是想要真实的表现当时的情形,那么请不要虚构里面最主要的一些人物与事件。

“沙上建塔”的这种做法不用我说,任何人只要稍微想想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四行仓库保卫战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可是却靠讲述一些虚构人物的故事来表现这个真实事件,你想想,如何能让观众们有种真实的感觉呢?或许真有人感受到了所谓的真实,但那也只能建立在他对历史完全无知的基础上。任何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不愿意去看几个虚构人物的故事。因为再逼真的塑料花,那也是假的!

最重要的是,即便是几个虚构人物的故事,也没有完全讲好。最大的败笔来自于张译所饰演的“老算盘”这个角色。

(三)不明白,为什么里面要安排这样一个从头至尾都胆小如鼠,结局居然还逃跑了的角色!很想问问导演,当年保卫四行仓库那四百多个壮士里面,是否真存在这样一个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那么我想请问导演,您为什么要编排这样一个人物,来抹黑这个英雄战队!好吧,退一万步进,就算当年真有这么一号人物存在。那么,凭什么要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在这样的人物身上?须知,有太多太多真正的英雄,连个名字,连个镜头都没有出现!凭什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战争题材的电影就喜欢以一些逃兵、废柴的视角来表现战争,似乎只有小人物小角色,才能体现战争的真实。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因为古今中外普通人的性格、心理都是大致相同且变化不大的,根本不用花费什么心思,只需要随意嫁接各类事件中普通人的性格与心理,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令观众们产生代入感。

可是,这种投机取巧,是以牺牲“真正的真实”为代价的,这种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是的,普通人面对战争,都发抖,都逃避,都怕死。可是,我们不能拿我们的感受,来替代当时的历史人物们的感受。否则,那成千上万、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表现大人物,表现伟光正,只要真实,何错之有?

故事内容没讲好,侧重点全放在了虚构角色身上,那么就带来了另外一处败笔:真正该表现的人物,却因镜头和故事太少,而显得形象太瘪。比如谢晋元、杨惠敏等真实的历史人物。说到杨惠敏,就不得不提到《八佰》中最不能让我接受的一幕:当杨惠敏把缠在身上的国旗弄下来,露出大片裸背的时候,镜头突然转到了正在远处盯着这片裸背的两双饿狼似的眼睛(王千源和姜武)。这又是一处,把当代人饱暖思淫欲的丑陋心思,替换到了当时人物的身上,还沾沾自喜以为真实!

(四)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真想拿把枪去找导演拼命了!你说你们咋就这么龌龊!别的什么也不说,就冲人家杨惠敏仅仅只是个十几岁的童子军,你们这帮大老爷们儿好意思搬弄这种桥段!就凭这么一处,我就对《八佰》没有太多的好感。

《八佰》里的人物主要是以群像化的方式来体现的,所以大多数人都只给了可怜的几个特写。从这里可以看出,导演的野心是比较大的,他想在短短几个小时里,尽量把所有与这场战争有关的人与事都容纳进去,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这么做不是不可以,可是有一个坏处很难处理,那就是贪多嚼不烂。就像一些不成熟的摄影师一样,想用一个镜头,一张照片,就把天地之间的所有事物无分巨细的全部容纳进去。这样做的后果是,美景多则多矣,可惜却没有一个突出的主体,会导致观众不知道该看哪里,容易产生一种无法抓住重点的懵圈感——于影片的表达来说,则是一种流水账式的平庸感。

(五)据说《八佰》原版有160分钟,上映的版本删了近20分钟。很多人会天真以为,加上这二十分钟,这部电影就会更加精彩。不好意思,在这里我要给大家泼点冷水了:就该片的表达方式来说,不要说再加20分钟了,就是再加两个小时,也只能是更加的贪多嚼不烂,而不是更加的精彩。当然了,原版肯定比现版更完整一点,会使得一些没头没尾的情节得到更加合理地展现。然而,这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因为整体的构架是崩盘的。

《八佰》不仅和世界一流的战争影片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即便和国内一些顶尖的战争影片相比,也仍然很欠火候。比如《血战台儿庄》、《三大战役》等等。当然了,它并非一无是处。凭着导演的诚意,凭着演员高超的演技,凭着一流的服化道,凭着若干感人的片段,它仍然超越了绝大部分的国产战争片。如果满分10分的话,我会给予7.5分。

最后,让我们一起起身,向当年的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