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影片在戰爭這一題材上,一直鮮有佳作。所以,我期待《八佰》已經很久了。去年說準備上映的時候,我激動了好久,結果最終撤檔,空歡喜一場。幸好今年沒有爽約。不然2020這個多災多難的不幸之年,就又多了一件糟心事兒。

(一)由於國產戰爭影片的質量歷來堪憂,在買票的時候,我就已經在心理上先給自己上了一套保險,心說大不了拍成這樣——空有大場面和精緻畫風,而人物形象扁平化,內容空洞至極,似乎在拍一部戰爭表演秀。儘管,它的導演是大名鼎鼎的管虎;儘管,它的演員包括張譯、王千源、姜武、劉曉慶、姚晨、歐豪、唐藝昕……然而,看罷《八佰》之後,我認爲我的保險白交了。因爲我的的確確看哭了,而且不止一次。熱滾滾的淚珠瞬間就溢滿了眼眶,極力忍住,也阻止不了它們順着眼角肆意往下滑落。

是的,《八佰》和以往那些或矯情、或傻白甜的國產戰爭片不同。它是導演用心拍,演員用心演的一部誠意之作。因爲有誠意,所以裏面那些感人的橋段——比如士兵渾身綁滿手榴彈挨個兒跳樓與鬼子同歸於盡——觀衆們是真真切切地受到了強烈的感染與深刻的感動,他們流下的眼淚也是真誠的,完全沒有誇張或者表演的成分。

一部以真實歷史事件爲基礎,表現愛國主義的戰爭電影,只要能讓觀衆們真真切切地受到了感染,受到了感動,那麼,它就已經敲開了成功的大門。

當然了,對於一部電影來說,誠意只是基礎。雖然有了這個基礎,可以順利地敲開成功的大門,但大門內還有一條無盡的通道,到底可以走多遠,還得看整體的質量如何。《八佰》的演員質量是不用說的,國內一流;它的服化道質量也是不用說的,國內超一流;那麼,剩下的就只有故事內容本身的質量了,究竟如何呢?

(二)《八佰》的故事內容,略顯失敗。這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按理說,只要儘量還原歷史真相,讓觀衆有種看真實史料紀錄片的感覺就行。可是,《八佰》卻把一個事實上的主角,安排在了一個完全虛構的人物身上——歐豪的端午。不僅如此,鏡頭給予最多,情節安排最多的幾個人物,都是虛構出來的,比如王千源、姜武和張譯的角色。

這樣一來,整部電影就等於在沙上建塔,一切很容易崩塌。在這裏我很想給那些拍攝真實歷史事件的導演們一個不成熟的建議:只要你的初心不是戲說歷史和胡說歷史,而是想要真實的表現當時的情形,那麼請不要虛構裏面最主要的一些人物與事件。

“沙上建塔”的這種做法不用我說,任何人只要稍微想想就會明白這個道理。四行倉庫保衛戰是真實的歷史事件,可是卻靠講述一些虛構人物的故事來表現這個真實事件,你想想,如何能讓觀衆們有種真實的感覺呢?或許真有人感受到了所謂的真實,但那也只能建立在他對歷史完全無知的基礎上。任何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不願意去看幾個虛構人物的故事。因爲再逼真的塑料花,那也是假的!

最重要的是,即便是幾個虛構人物的故事,也沒有完全講好。最大的敗筆來自於張譯所飾演的“老算盤”這個角色。

(三)不明白,爲什麼裏面要安排這樣一個從頭至尾都膽小如鼠,結局居然還逃跑了的角色!很想問問導演,當年保衛四行倉庫那四百多個壯士裏面,是否真存在這樣一個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那麼我想請問導演,您爲什麼要編排這樣一個人物,來抹黑這個英雄戰隊!好吧,退一萬步進,就算當年真有這麼一號人物存在。那麼,憑什麼要浪費那麼多的時間在這樣的人物身上?須知,有太多太多真正的英雄,連個名字,連個鏡頭都沒有出現!憑什麼?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戰爭題材的電影就喜歡以一些逃兵、廢柴的視角來表現戰爭,似乎只有小人物小角色,才能體現戰爭的真實。我認爲,這其實是一種投機取巧的方式。因爲古今中外普通人的性格、心理都是大致相同且變化不大的,根本不用花費什麼心思,只需要隨意嫁接各類事件中普通人的性格與心理,就可以輕而易舉地令觀衆們產生代入感。

可是,這種投機取巧,是以犧牲“真正的真實”爲代價的,這種損失,是無法彌補的!是的,普通人面對戰爭,都發抖,都逃避,都怕死。可是,我們不能拿我們的感受,來替代當時的歷史人物們的感受。否則,那成千上萬、前赴後繼、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們,又是從何而來的呢?表現大人物,表現偉光正,只要真實,何錯之有?

故事內容沒講好,側重點全放在了虛構角色身上,那麼就帶來了另外一處敗筆:真正該表現的人物,卻因鏡頭和故事太少,而顯得形象太癟。比如謝晉元、楊惠敏等真實的歷史人物。說到楊惠敏,就不得不提到《八佰》中最不能讓我接受的一幕:當楊惠敏把纏在身上的國旗弄下來,露出大片裸背的時候,鏡頭突然轉到了正在遠處盯着這片裸背的兩雙餓狼似的眼睛(王千源和姜武)。這又是一處,把當代人飽暖思淫慾的醜陋心思,替換到了當時人物的身上,還沾沾自喜以爲真實!

(四)說實話,當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真想拿把槍去找導演拼命了!你說你們咋就這麼齷齪!別的什麼也不說,就沖人家楊惠敏僅僅只是個十幾歲的童子軍,你們這幫大老爺們兒好意思搬弄這種橋段!就憑這麼一處,我就對《八佰》沒有太多的好感。

《八佰》裏的人物主要是以羣像化的方式來體現的,所以大多數人都只給了可憐的幾個特寫。從這裏可以看出,導演的野心是比較大的,他想在短短几個小時裏,儘量把所有與這場戰爭有關的人與事都容納進去,繪就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這麼做不是不可以,可是有一個壞處很難處理,那就是貪多嚼不爛。就像一些不成熟的攝影師一樣,想用一個鏡頭,一張照片,就把天地之間的所有事物無分鉅細的全部容納進去。這樣做的後果是,美景多則多矣,可惜卻沒有一個突出的主體,會導致觀衆不知道該看哪裏,容易產生一種無法抓住重點的懵圈感——於影片的表達來說,則是一種流水賬式的平庸感。

(五)據說《八佰》原版有160分鐘,上映的版本刪了近20分鐘。很多人會天真以爲,加上這二十分鐘,這部電影就會更加精彩。不好意思,在這裏我要給大家潑點冷水了:就該片的表達方式來說,不要說再加20分鐘了,就是再加兩個小時,也只能是更加的貪多嚼不爛,而不是更加的精彩。當然了,原版肯定比現版更完整一點,會使得一些沒頭沒尾的情節得到更加合理地展現。然而,這並沒有多大的用處,因爲整體的構架是崩盤的。

《八佰》不僅和世界一流的戰爭影片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即便和國內一些頂尖的戰爭影片相比,也仍然很欠火候。比如《血戰臺兒莊》、《三大戰役》等等。當然了,它並非一無是處。憑着導演的誠意,憑着演員高超的演技,憑着一流的服化道,憑着若干感人的片段,它仍然超越了絕大部分的國產戰爭片。如果滿分10分的話,我會給予7.5分。

最後,讓我們一起起身,向當年的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