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熱線訊,20年前,她們意氣奮發,姐妹情深;20年後,她們步履蹣跚,各奔東西。一曲高山流水,曲終人散;一本朝花夕拾,物是人非。

20年前,上海有一羣“小姐妹”衆籌買樓,選擇抱團養老,20年後,因高齡需照顧陸續搬走,做出一致決定:無償捐樓。

7月,上海嘉定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位93歲老人浦逸敏無償向嘉定葛隆村捐出了一幢上下兩層、200多平米的小樓。

而關於這幢小樓的故事,要追溯回21年前。那個時候老人浦逸敏72歲,她和一羣老夥伴通過衆籌的方式在葛隆村將這幢200多平米的小樓買了下來,作爲她們一羣小姐妹“抱團養老”的居住地,併爲她們的根據地取了一個新的名字——上海嘉定慈舟養老院。

經過一番裝修,越來越多的老人住了進來,時間一久,雖不正規,但也有了點名氣。

人越來越多,幾位相關創始人也制定了3條入住條件:

一、生活要能自理

二、不沾葷腥

三、每個人月交100元作爲水電和搭夥費

這裏從原來的20幾人的隊伍一度壯大到了50幾人,她們開始了互助、抱團養老的日子。最高峯時,這個只有6間房的小樓曾容納了20幾位抱團老人。之所以說慈舟養老院並不正規,是因爲它並沒有養老院該有的那些配置,在那裏,你看不到醫生、清潔工以及護工。所有的事,都是住在裏面的老人輪流做,你幫我,我幫你,喫飯洗衣打掃衛生,都得靠自己或者其他老人。

當然,有子女的老人,也會在平時給父母帶去一些糧食和蔬菜,附近居民也會給他們帶去自己種植的果蔬以及柴火,這樣互幫互助、自給自足的日子轉眼就過了15年。

如今,很多人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一邊“揮舞”着大鐵勺炒菜一邊還能扯着嗓門吆喝的女子,創辦人也不得不真正到了需要服老的年紀,當生活無法自己,照看他人更是力不從心。2015年,慈舟養老院宣佈正式退休。

老人浦逸敏也住進了嘉定一家養老院,而慈舟養老院就這樣空了出來,這一空一晃又是5年。5年後,浦逸敏老人找到了當年籌資的“小姐妹”們,在商量過後,將小樓捐給了村裏。因爲這個村,曾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幫助。

這羣老人抱團養老度過了15年,沒有生活在其中的我們並不知道這15年發生了什麼,但人與人生活在一起,避免不了大大小小的摩擦,也躲不過柴米油鹽帶來的磕磕絆絆,更不得不面對生離死別,有人在那裏走完一生,也有人提前離開這個養老團隊。

有人希望自己老了,能和一羣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但也有人認爲只要生活能自理,寧願孤獨的獨處,也不想抱團養老。

當然,那些還未老的年輕小夥伴們,此刻的願望也許是自己老的那個時候,外賣、快遞、滴滴、120越來越好。理想是美好的,但有一句話說得更好:在年輕該奮鬥的時候,努力賺錢,在老年享受的時候,纔有十足的底氣享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