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既营养又美味,几乎人人喜爱。大凡吃过红薯的人,都知道刚下来的新鲜红薯,无论是蒸、是烤,还是用来熬粥,都又硬又干,只面不甜。而放些天再吃,其口感就大不相同了。这是因为,红薯在放置过程中,所含的淀粉成分发生水解反应,逐渐转化为糖,随着糖分增加、淀粉减少,红薯自然就又软又甜了。

正如红薯放放会由硬变软、由面变甜一样,生活中也有许多事情,放一放会产生奇妙的效果。譬如蒸馒头。上锅之前,先把揉好的馒头盖上层保鲜膜让它醒会儿,放十来分钟再蒸,蒸出的馒头更加渲软可口;再比如喝干红,在行的人会将打开的干红酒先倒入醒酒器中,让佳酿得到充分的呼吸,在与空气的接触中,葡萄酒里的单宁得以氧化之后,其香味会更加醇厚,口感也更加柔和。可见,有些东西或者事物,很有必要放上一放。

我有位朋友,在民政大厅上班,负责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她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一条“经验”:一般初次来办离婚的,先了解一下情况,然后找个借口说今天办不成,让他们过几天再来;而事情最终的结果,约有半数以上夫妻没有再来,说明彼此之间又破镜重圆、重归于好了。是啊,现在一些年轻人容易冲动,小夫妻动不动就闹着要离婚。其实他们中很多并没有到非离不可的地步。让他们把离婚的念头放一放,回去冷静冷静,经过时间的发酵,离婚的念头逐渐“褪火”,内心慢慢柔软起来,好多人也就打消了冲动时的想法。

我从20多岁开始写文章,到现在已有30多年。起初,写好后溜上两遍,看看词能达意,没错别字,便匆匆投出去了。可一些“自鸣得意”之作,发出后竟如泥牛入海,音讯皆无。那些文字,毕竟心耕笔织,自是心有不甘。过段时间,不免又会翻出来改投他处。这时候再看,往往发现文章里有不少的缺陷。要么立意不够新颖,要么行文有些杂混,要么论述存在瑕疵,甚至会有错漏之处。经过反复修改重投出去,常常会使那些沉寂的文字得见天日。如今,除非时效性很强的文章,我写好后都要放一放,多来几次自我否定,让思想的火花完全绽放,让每一个观点都经得起推敲,让每一个文字都尽量精致,这样投出去的稿子,几乎无所不中。

是啊,“红薯放放才更甜”。在很多时候,在很多事情上,时间是最好的催熟剂。放一放,能够拨云见日,更容易看清看透事物的本色;放一放,方案会在修改中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找到最佳优选;放一放,思想在冷静中得以沉淀,温润的时间能够帮你抽丝剥茧……放一放,不失为生活的智慧。

不过,凡事皆有度,这“放一放”也是一样。红薯放时间过长,要么会生芽,要么会烂掉;事情拖太久,要么坐失机宜,要么因循自误。放,也应该有适宜的环境,把握适当的期限。

作者:刘明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