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知道当时的法国,是怎么“浮华”的。巴黎在欧洲都会中,是比较特别的,一个世纪以来,它延续了浮华、香艳、浪漫和时尚的传统。说音乐,它可能不如世界经典音乐之都维也纳,说绘画,它可能不如文艺复兴运动萌芽最早的城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但是,这个城市却有着强烈的色彩感和文艺气质。数十部以带有“巴黎”字眼的电影,证明了大家对它的喜爱。

莫里斯萨克斯是一位很特别的作者,1906年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犹太珠宝商家庭。他从1919年7月14日开始写日记,那一天,是一战后法国首度国庆,那一天,街上充满了欢乐、友好、热情的人群。也就从这一天,一个疯狂、奢华、挥霍、混乱、国际化的大时代拉开序幕。传统的贵族阶层,在汹涌澎湃的商业浪潮下,开始慢慢地瓦解。

一个文艺年代慢慢衰落,随着工业的加速发展,慢生活像一首曲子的华彩部分,从高潮走向低落。矜持的贵妇们开始出入各种由商人们组织的社交场合,她们开始更活跃、更大胆、更放荡。战争的建设性就是,打破旧制度的同时,也催化人类的新思维。人类的自我更新本领是惊人的,两次世界大战之后,那些受伤害最深重的国家,反而是最先崛起的。

20世纪10年代的世界,处在新旧交替的边缘,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欧洲四大帝国走向崩溃,亚洲影响力最大的中国也开始了中华民国史。在西方列强的铁蹄下,旧的秩序被打乱,新的秩序开始构建。看看当时欧洲的动静,像极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也差不多是一百年。

下一个一百年,世界会是什么样?或许,总是浮华之后的悲凉,悲凉之后的复兴吧。

在一开始,萨克斯坦诚并反省:“我真想整天只吃粗面包,涂一点蒜泥和干酪,然后爬到樱桃树上摘樱桃吃。我真想光着身子在草地上打滚,赤脚走路。奢华让我烦恼,无比烦恼。”这和二十年前一些人自我炫耀“穷得只剩下钱了”是一个模式。

繁华又现。今天都市里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正朝着世界一流迈进,而且,如果没有战争的影响,大家对成为世界一流都充满了自信。迷茫,奢华,价值观多元,贪图享受,浮躁,每个城市进入现代化的路上,都有这样一个过程。今日的浮华,在未来的某一天,或许又会遇到一次新的萧条,来结束这个充满幻觉的轻浮时代。

所以,一个不知名的浪荡公子哥的日记,在被隆重推出后,更像是一个轮回与预言。

1921年,巴黎“屋顶之牛”(本书原来的名字叫《屋顶之牛日记》)酒吧开张,用的是当时流行的科克托(Cocteau)戏剧作品的名字。“屋顶之牛”里名流云集,阿拉贡、布勒东、毕加索、纪德、克洛岱尔…… “巴黎屋顶上的这头牛像航标一样指引人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浮华的空气里,巴黎的艺术家们迎来黄金时代。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思想空前活跃,每个艺术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与空间,而且,沙龙,成为一种聚集的主要形式。布尔乔亚的投资热情使艺术品市场火爆,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卖出了天文数字。“这是个很奇特的时代,充斥了各种作品的时代,但却没有伟大的作品……最抢眼的明星还是属于新奇取巧类的,例如夏奈尔、安托万、科克托、毕加索和超现实主义者。”

1919年到1929年,这十年中,日记里的巴黎,令人眼花缭乱:萨蒂、纪德、克洛岱尔、科克托、伯恩斯坦,这些人在杂志上发表作品;穿蓝色拿破仑时代长裙和凉鞋的邓肯、跳《天鹅之死》的帕芙洛娃、蒙巴纳斯的吉吉;美国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无线电出现;摄影获得了与绘画相同的地位;女士剃腋毛;工作日缩短到五天;交际花没了,附庸风雅的规矩也消失了;上层的布尔乔亚热衷两样东西:高尔夫球和相对论;自从各色人等都进入社交场合以后,沙龙里的谈话水平明显降低,甚至都没有什么交谈了……

1929年10月30日,萨克斯写了最后一篇日记。前一天,华尔街股市暴跌,牛的时代结束了。替萨克斯家里管理财产的舅舅当场自杀,萨克斯与母亲在巴黎的银行里最多只有一万法郎存款,他不得不赶快去找工作。悲哀,但是几乎也有一点释然,他写道:“再见吧。我要对奢华、多余和肤浅的事物,也对自己说,再见了。”

上帝给每个人的东西都是公正的,幸福与灾难,快乐与忧伤,收获与磨难。萨克斯,在后半生为他的前半生付出代价。二战期间,他以犹太人身份,受雇于纳粹,从事告密和黑市交易;1943年因为行为不谨慎和做假报告被盖世太保拘捕;1945年在监狱转移的长途跋涉中因为行走迟缓而被看守人员击毙。在生命中最后的几步的时候,萨克斯,会不会想起,少年时代的路易斯,和那些浮华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总策划 / 赵媚

编 审 / We领读·悦读组

排 版 / 悠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