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幻想一:像嬰兒一樣被照顧,像神一樣被崇拜

    我的一位男性來訪者,曾經在討論自己對理想中老婆的要求時,說了非常精闢的一句話,他希望老婆對自己:像嬰兒一樣照顧,像神一樣崇拜。

    這雖然矛盾,卻不難理解。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文章,討論女性對婚姻的幻想。事實上,男性對婚姻的幻想絕不少於女性。

    曾奇峯老師曾經說,結婚,對於男人來說,是最重要的事件。這意味着,男人將自己對母親的依戀,明確轉向了另一個異性。

    所以,作爲女人:你大概不會希望你身邊的這個男人和媽媽的關係太好,這樣有“媽寶”的風險;但你也一定不會希望男人和媽媽的關係不好,因爲,那很可能是你的前車之鑑。

    比如,我的一對夫妻治療的來訪。雖然同一次吵架,在他們嘴裏會有不同的版本。但是,從兩個敘事角度的交集中,不難看出的事實是:先生一方的父母經常吵架,而先生處在對父親的高度認同上,敵視母親。

    從南希.麥克威廉姆斯“八大診斷”中“認同評估”的角度來說,他停留在對同性父母的認同上,缺乏對異性父母的認同。在這種情況下,當他走入婚姻,和妻子的相處自然也問題重重。

    意識上,他希望找到一個能夠和自己“琴瑟和鳴”的理想妻子,想試圖改變自己過去的媽媽不夠完美的現實;事實上,在覺察和改變缺席的情況下,不存在這樣的一個人:無論找到什麼樣的老婆,都會喚醒他和媽媽的相處模式。

    如果說,像嬰兒一樣照顧,似乎是男性期望在婚姻中找到一個媽媽,那麼,像神一樣崇拜,就像極了男性在婚姻中,要找到一個女兒——在女兒眼中,爸爸是第一個完美的男性,他們無所不能,就像“神”一樣的存在。

    在婚姻中,普遍存在這樣的情況,對於男性而言,一個“仰慕者”的存在,滿足了自己被仰視的需求,這會讓男性感到:自己的地位、能力、眼界、決斷、甚至是男性氣概,都被更好地認同了。通過滿足自我不同程度的自戀,甚至會激發男性的“英雄主義”情結,像美國大片中的孤膽英雄一樣,視“滿足家庭的各種需求”爲己任。

    所以,聰明的女性,會抓住男性的這個心理,擅用“讚美”,來肯定對方,從而達成自己的目的。這也是雙方和諧相處的一個訣竅。

    2.

    幻想二:靈肉結合

    男性還需要一位固定的性夥伴,這位固定的性夥伴還決不能僅僅限於“性”,最好還要是一位“靈魂伴侶”,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我不止一位女性來訪者,他們跟我說,當她們並不想跟自己的伴侶發生性關係的時候,她們的伴侶會說:你是我老婆,我不找你找誰?難道去找別人?

    這裏面就有濃濃的“責任”的味道:如果你是我的伴侶,你有責任滿足我的性需求。

    這一點在女性這裏,也能得到交叉印證。很多女性也默認,滿足伴侶的性需求,是自己作爲妻子的責任。

    一個好的伴侶,首先是一位好的性伴侶。

    當然,不僅僅是性,而是,性與精神的融合。

    走出臥室,走進書房,你們還能有精神上的支持。因爲男性不擅長表達的特點,所以非常容易忽略男性的精神需求,這裏麪包括很多的情感需求。

    比如,在我的個案中,男性來訪者要明顯少於女性。

    有一次,我和我一位男性來訪者工作。男性常偏理性,這讓我擔心,我們的諮詢會不會走入理性探討和理性防禦之中。爲此,我和我的督導進行了討論。我的督導告訴我:你有沒有想過,一位男性來訪者,爲什麼找到你這樣一位女性諮詢師?他在找誰?他希望找到一個什麼樣的客體?最重要的是:他很可能需要的,恰恰就是情感的陪伴,只是,他在生活中找不到。

    這就是爲什麼,很多男性,都有喝酒並且愛喝醉的習慣。喝醉這個行爲本身,就有打破自己理性防禦的作用。這說明,在清醒的時候,男性的壓力太大了。

    可見男人的精神需求有多大,只是,少有人懂。

    3.

    幻想破滅,我們該怎麼辦?

    男人對婚姻的幻想絕不少於女人。那麼,一旦幻想破滅,男人會怎麼辦?他們不像女人一樣,會訴諸語言,男性是典型的“訥於言、敏於行”的類型:並不是沒有需求,而更多的是,男性不擅長表達需求,更多的,是直接採取各種行動:離開家庭,投身工作,應酬更多,溝通減少,疏遠妻子,甚至是:出軌。也就是“見諸行動”。

    而在現實生活中,這麼完美的幻想,幾乎常常破滅。那麼,幻想破滅,我們該怎麼辦?

    如果你是男人:

    第一,“少有完美婚姻”,這是一個我們不得不承認的現實。

    如果,我們還抱有“我的婚姻,要滿足我所有的想象”,那麼,我們就要看一下,爲什麼我們還抱有這樣“理想化的想象”?只有小孩子是理想化的:王子和公主必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媽媽是無所不能的;自己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完美的一個小孩……隨着我們長大,我們都會褪去理想化的層面,走進現實。如果,作爲成年人的我們,仍然抱有如此多理想化的部分,我們可能要思考一下,我們的心靈需要成長了——我們也許在彌補某種缺失,導致,我們的心理發展,固着在某個階段。畢竟,越是缺少什麼,我們越會在這個點上過於執着。

    比如,對於在婚姻中,非常需要找一個“好媽媽”的人,往往越是在原生家庭中得到的愛是缺失的,越是想要找一個理想化的媽媽來彌補這份缺失;而往往是那些在原生家庭中得到了足夠的愛,他們反而能從幻想走到現實,因爲被愛過,自己比較結實,也更有能力去愛別人、包容別人。

    第二,嘗試去面對並修復這種不完美。

    很多人把“婚姻有問題”當作自己進一步傷害婚姻、傷害家庭和對方的藉口。“婚姻有問題”,這可以算是理由,但不應該是藉口。既然沒有完美的婚姻,那麼,我們需要做的,是去嘗試面對和修復。

    嘗試去面對,我們纔可能找到導致婚姻出現問題的各種可能性,包括自己的和對方的;嘗試去修復,不僅有修復的可能,還能幫我們看到,修復不了的可能。而這些,都是現實。

    如果你是女人:

    我們確實阻止不了幻想破滅。不僅僅是因爲現實大部分不會那麼理想,而且還因爲,那很可能是對方自己的事情。對方理想化破滅與否,不是你努力就能改變的——對方的幻想如果註定會破滅,你怎麼努力都無濟於事。

    但是,我們卻可以回到我們自己身上。比如,我們要問自己幾個問題:我們足夠了解我們的伴侶嗎?我們能夠將對方視爲一個有需求的人嗎?這其中,我們能滿足的部分又是什麼?

    我們很容易不自覺地將對方放到單一滿足我們的位置上,無論是情感需求,還是現實需求,而忽略了對方的需求。

    去真正看到對方,願意和對方溝通,也願意盡己所能,去支持到對方,而不僅僅將對方單一隻看作功能性的一部分。

    只要,我們真的願意看到彼此,並願意面對和修復問題,那麼,即便我們的關係不完美,我們還是可以一直往前走。

    * 來訪者案例細節均已進行虛構化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