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养殖户都感觉到猪病越来越难治了,不知道是自己的经验或者技术越来越差了,还是药效越来越差了。其实是因为治疗方法错了,尤其是用药不当。

一、滥用药或大剂量用药

现在很多养猪人都比较浮躁,养猪过程中不够细心,不够有耐心,平时不注意管理及防病,一发生猪病就想赶紧治好,用药的种类和剂量过多过大,导致一些副作用的产生,或者导致猪机体产生耐药性,不利于猪病的治疗。相反,如果治病的疗程不够,治后又复发,反复治疗同样会产生耐药性。用药讲究配伍,配伍不当会导致疗效降低或产生不良反应。二、用药方式不当

猪场内服用药一般分为拌料、饮水、注射等方式,不同的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病种,也不可随意使用。如果病猪本身食欲不振,这时候要用拌料的方式给药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情况下需要改就给药的方式,可改为注射加饮水的方式,效果会更好。

三、用青霉素治疗胃肠道疾病

青霉素也是一种抗生素,但副作用比较小,且抗菌性比较强,因此被广泛应用到猪病治疗中。一般胃肠炎、仔猪白痢、大肠杆菌病等猪病的治疗中都能看到青霉素的身影响,其实这是一个用药误区,青霉素一般用于脓肿、菌血症、肺炎和心内膜炎等的治疗,对于胃肠道感染来说,使用林可霉素、恩诺沙星、黄连素、乙酰甲喹等进行治疗效果会更好。四、猪病防治观念不正确

“防治”防在前,治在后,显然猪病的控制原则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重于治。可现在的养猪人都弄反了,前期没有预防措施,等病找上门了才手忙脚乱,完全割裂了预防与治疗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淡化了饲养管理、生物安全等综合措施。

除了治疗思路与用药方式的影响外,猪场管理与疫苗免疫也是很关键的因素。对于猪病的预防来说,打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是阻断病毒传播以及细菌滋生的重要方法,如卫生条件良好、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让猪舍保持干燥等。另外,重视疫苗免疫,重视的原则并不是所有的疫苗种类都用上,而是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流行的疫病情况来制定科学的免疫方案,以达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