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原空港再扬帆 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工建设)

1991年,西宁曹家堡机场竣工投运,青海民航拥有了第一座民用机场;2005年,西宁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竣工投运,青海民航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2013年,西宁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竣工投运,为青海民航的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1991年12月27日,西宁曹家堡机场首航仪式

2020年,“十三五”收官之际,青海人民又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新的工程,带来新的希望;新的机场,带来新的机遇。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将为青海民航展翅腾飞打造更加强劲的羽翼。

短短七年,扩建势在必行

————————————————

图/2013年7月28日,西宁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竣工投运

机场建设是地区民航业发展的基础。2013年7月28日,经过5年建设的西宁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竣工投运。工程投资22.2亿元,新建一条长3800米的跑道、面积4.2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和16万平方米的停机坪,停机位增加至33个。那一天,青海民航人的眼中满是自豪和希望,来到新机场的旅客们,也无不感受到新机场的宽敞、美观与便捷,对其赞叹不已。

二期工程投运,打破了保障资源的瓶颈,为青海民航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青海省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机场航空业务量保持高速增长,西宁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实现每两年一个百万量级的增长。工程投运两年后,2015年,西宁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即突破二期工程设计目标旅客吞吐量——400万人次,保障资源已现紧张。2016年后,青海民航事业发展更加迅猛,开启了每年一个百万量级的增长。至2019年,西宁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700万人次。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单日高峰航班架次和旅客吞吐量依然大幅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图/高峰时段,西宁机场排队值机、安检的旅客布满出发大厅

近年来,每年夏天随着青海旅游旺季到来,西宁机场航站楼内人潮涌动、摩肩接踵,无论是值机柜台、安检通道、等候区座椅等旅客服务设施,还是机坪、廊桥、各类机械车辆等飞机保障设施设备,均呈现出紧张局面。高峰时段,排队值机、安检的旅客布满出发大厅,出港的航班也在滑行道上排起长队。虽然青海民航人积极通过提高服务品质、优化资源使用效率来缓解这样的局面,但终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新的建设迫在眉睫。

面对这样的形势,青海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青海机场公司高点站位、提前谋划,于2015年启动西宁机场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形成新的西宁曹家堡机场总体规划,并于2016年6月获得民航局和青海省政府联合批复。在总规中,青海机场公司提出将西宁机场建设成为“青藏高原区域枢纽机场和丝绸之路重要支点机场”的构想。

图/未来的西宁机场

青海机场公司通过种种有力措施,促使工程前期工作得到有效推进。2019年5月,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同年7月,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民航局进行行业审查;10月,民航局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行业审查意见;11月,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行业审查意见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2020年3月,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7月16日,机场工程初步设计及概算正式获得批复。

工程总投资105.1亿元,包括机场工程、空管工程和供油工程,按照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2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万吨的目标设计。其中,机场工程总投资99.8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一条与跑道等长的第二平行滑行道、15.8万平方米的T3航站楼,扩建站坪并调整布局,机位总数达到75个,建设16.9万平方米的综合换乘交通中心以及相关生产生活设施。工程被列为国家发展改革委、青海省、民航局重点项目,也是青海民航历史上投资和建设规模最大的项目。

“四型机场”,践行新发展理念

————————————————

图/机坪上停满了飞机

一条跑道,带来的是一个地区开放发展的希望;一个机场,拉近的是一个区域与世界的距离。未来的机场,将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基础设施,而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核心节点,让人流、物流在这里便捷地“上天入地”,成为深刻影响经济产业结构变革的催化剂。如何通过三期工程将西宁机场打造成这样一座理念新、功能强、作用大的现代化机场,成为青海机场公司长期研究、探索的课题。

2019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时,提出了关于“四型机场”,即建设“平安、绿色、智慧、人文”机场的指示要求。

遵循这一重要指示,青海机场公司以民航局“四型机场”建设指导纲要为总遵循,力争将“平安、绿色、智慧、人文”的建设理念在青海落地生根。

图/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后的东进场路

“平安机场”方面,青海机场公司将牢固树立新安全发展理念,以系统稳固、防御精准为建设主题,通过融合行业安全管理规章,持续深化完善“四级管控、三级监察、双向畅通、一岗双责、全员文化”的“43210”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打造智能化安全管理活动全过程管控平台,以“实战化、常态化”为目标,不断提升机场平稳运行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绿色机场”方面,将以建设全国清洁能源示范省为契机,结合青海地域、气候特点及生态保护战略,以资源节约、低碳减排为建设主题,着力打造新能源、零排放、高能效、园林式机场。

“智慧机场”方面,将以“融合互联,智能进化”为主题,打造干线机场智慧引领、支线机场智能协同的新模式,建设智慧运行、安全、服务、管理、交通五大体系,实现业务与管理、干线与支线的决策信息协同。

图/未来西宁机场内部的人文景观

“人文机场”方面,以“山宗水源、人文空港”为建设主题,通过提升旅客满意度、完美呈现地域文化与传播企业品牌,从最佳出行体验、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特色景观设计等方面实现建设理念。

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青海省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一优两高”战略落地的重点工程,“四型机场”建设理念将为把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成为“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的“四个工程”典范、全国中小型机场建设标杆指明方向,落实“四型机场”建设理念也将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最佳践行。

“三个第一”,开启全新征程

————————————————

图/未来的西宁机场

西宁机场三期扩建是青海民航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青海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发展旅游业的需要,更是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对此,青海机场公司在谋划三期扩建和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项目时,站在全国与全省未来30年乃至40年的时间节点,围绕青海省“生态立省”大前景下的产业调整、经济转型、民主改善等多方面因素,立足青海省在全国的战略布局、功能定位、长远发展综合谋划,提出将西宁机场打造成青海省第一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第一旅客集散中心和第一对外开放门户的战略定位。

作为第一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经过三期扩建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万吨的保障需求,将利用海东青海东大门的区位优势和青海省进藏入疆、连甘入川的战略优势,整合海东各类交通资源、推动港城一体发展,实现“以立体交通带动产业聚集、辐射青藏引领向西开放”的目标。

图/未来的西宁机场

作为第一旅客集散中心,未来的西宁机场将充分利用青海省生态立省、旅游强省的政策优势和综合交通枢纽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自然优势,以及海东海拔较低、环境宜居、交通便利的生态优势,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同时规划建设青海省旅客集散中心,有效整合各类旅游、交通资源,助推青海旅游顶层设计、品质提升、品牌创建,使青海旅游产业通过机场平台进行整合、聚集、重构。

作为第一对外开放门户,西宁机场将向西开放,围绕青藏高原区域枢纽机场建设目标,以服务高原旅游名省建设为主线,优化发展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保障能力,加大客货源市场营销,吸引众多航空公司参与青海航空市场运营,进一步完善机场航线网络布局,搭建起青海省对外开放的广阔平台。

图/未来的西宁机场

“十三五”以来,青海省机场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建成并投运果洛机场、祁连机场新建工程,并完成了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平均每个机场建设周期为3年,与内地持平,是西北地区机场建设发展速度最快的省份。如今,青海机场建设再度启航,建设者们将以多年来用汗水换来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投入到这项“百亿工程”中,为青海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青海机场公司将以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为契机,站在新的起点,再接再厉,紧紧围绕青海省“一优两高”的战略要求,立足青海、引领青藏、辐射西北、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力争把青海机场公司建设成为具有一定产业聚集能力、较强区域服务能力和较强综合竞争能力的现代航空服务企业,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大支撑。

崔宇威 本文来源:民航资源网 责任编辑:崔宇威_NBJS1134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