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已經是和平年代,但日本曾經對我國的侵略歷史仍然歷歷在目。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到1945年,一共十四年的時間,我國軍人死傷無數,平民百姓叫苦連天。歷史上,明太祖朱元璋就有過滅日本的想法,倘若真的實行,我想就不會出現“南京大屠殺”此類的悲慘事件了。但歷史沒有如果,此舉最終並沒有實行,這一切只因劉伯溫的幾條建議,朱元璋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朱元璋在經歷長達十幾年的起義後,於1368年定都南京,建立起大明王朝。由於大唐盛世的存在,周邊的小國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說白了就是我不侵略你們,但你們需要定期納貢。朱元璋登上皇位的消息很快就傳遍全國,但這些藩屬國似乎還以爲是元朝人的天下。

於是,朱元璋便向這些藩屬國下聖旨,意思就是你們將來要孝敬的大哥是我,之前的程序保持不變。事情本來進行得很順利,不少國家已經紛紛點頭答應,唯獨日本出現了意外。

當時日本處於分裂時期,有南、北兩個天皇,兩股勢力爭端不止。這天,大明使者來到日本後,先是向北朝天皇表達來意,北天皇得知後便告知使者“要貢品去找南邊那夥人吧”接着將一行人趕了出去。萬般無奈下,大明使者來到了南邊,先是由當地的官員好意招待,原以爲此事已經得到了解決,但沒想到南朝的懷良親王將聖旨閱讀完後,臉色突然大變,然後將其撕成兩半。這還不算完,滿腔怒火的他當即殺死了幾位使者,再將其他人關進大牢中,過了一段時間才放回去。

朱元璋聽聞後龍顏大怒,拍了兩下桌子,聲稱要將日本滅了!這還得到了大臣們的支持,有些急性子的武將還表示明日就召集士兵,準備攻佔之事。在沸沸揚揚之下,劉伯溫卻站了出來,跪在地上說:“皇上三思,此舉在下認爲不妥。”對於劉伯溫的話,朱元璋還是很信任的,於是此事便沒有了下文。

當時劉伯溫給出的理由無外乎四點:

其一,明朝剛剛建立,士兵們還沒有從戰爭中恢復過來,當務之急是先穩固社會治安、充盈國庫。如果現在選擇窮兵黔武,士兵們一定會有二心,先不說打不打得贏,估計還沒發動戰爭,國家內部就起鬥爭了。

其二,元朝部分勢力還未完全消滅,如果得知明朝出兵攻打他國的消息,勢必會趁火打劫。這樣我方就會處於不利的局面,搞不好剛得到的江山就被人奪走了。

其三,日本地理位置特別,四面都是海,明初的海上作戰能力還很薄弱。如果要發展海軍兵力,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所以再過幾年等到兵力雄厚時,在攻打也不遲!

其四,日本的存在不足以重視,就算他們發展得在厲害也打不過我們這隻“東方獅子”。

總結:按照當時的情況,劉伯溫說的話還是有道理的,並且還成功預言了日本打不過中國的事實。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中國永遠是一隻無人敢惹的雄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