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抑郁症”一词已经成为热词和热搜,是全球第4大疾患21世纪人类天敌,经常有新闻报道xx高校学生因xx事由自杀的消息传出来,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特别优秀的学子,这不禁让家长、老师、学校、社会、国家感到惋惜,痛失一人才!又不仅让人反思,是基础教育出了问题,还是社会发展太快导致的压力太大的问题?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基础教育不是主要凶手,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它们的基础教育做得好吧,但美国抑郁症全球第一,足以说明基础教育虽然可能有部分责任,但不是主要的!

其次,社会的飞速发展,让人们无暇顾及自己的感受,甚至没有时间来表达应有的情绪。一位50年代的老人对80年代的子女说:“我们那个时代虽然过得穷困,但压力也没有那么大,条件虽然艰苦,整天为物质愁,但压力和工作量是不如你们这一代的。”当今社会,压力大是常态!

01追溯童年,分析人格

弗洛伊德说:“早期经历塑造一个人的人格,影响人的一生。”个人以为,早期经历对人格的塑造是及其重要的,但人是可以后天的努力,纠正掉童年阴影影响下的错误认识和错误行为的,人是可以改变的!改变自己,并不意味着对自己的不满和否定,仅仅是自己的某些部分出了故障,需要修理!

在原生家庭中,父母或更老一辈对我们的影响比较大,它们不可避免对我们产生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不管怎样,都不要怨恨他们,他们只是以自己认为好的方式来对自己的子孙好,对他们要理解和宽容。

然而,当我们的意识中,某些部分出现了问题,就不得不趁早去面对它,治愈它

或许,你自己活着完全是给他人看的,即讨好型人格。这种人格,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而千辛万苦成功后,却发现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在人生的旅途,通向成功的路上,我们不能没有别人的认可。但,这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需要多问问自己的心和感受,它真的很重要,不要忽略它,它能在你迷茫时给出方向,能在你痛苦或悲伤时帮助你宣泄负能量

或许,你常常因为自己的长相、身材、学习成绩、家庭出身而深深自卑。朋友,自卑是可以解的,尝试学会勇敢,直面问题,没什么不可解决的!长相、家庭出身都是先天的,既然你出身在此,不要抱怨,要感恩你有一条宝贵的生命,这不是你的责任,也不能怨父母,他们已经很努力了!而学习成绩、身材等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改变学习态度,坚定学习目标,相信自己,学习提升可期!

02关注情感和自我

别被“无私”害了,关心自己,天经地义,自己都关心不好自己,又怎么能保持心理平衡去帮助他人?自己都不爱自己,又怎么让别人来爱?关心自己,也不是自私。自信的人,不需要通过自定义标签为“无私”来找自尊!照顾好了自己,再去帮助他人。

别被“谦虚”蒙蔽了双眼。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十分崇尚谦虚,致使很多青少年变得有些“虚伪”了,有时候甚至在对自己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还总是自责和无理由的责怪自己,这必然是在积累消极能量。还有被误解了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伟人的风范,不一定适合我们普罗大众,尤其是内心觉得很不舒服的时候,就别坚持这么做了,对自己也请好一点吧!

别被“善良”阻碍了人格的发展。各大宗教、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无不是在引人向善,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然而,我们不得不回归到哲学的基本问题中的“我是谁”,苏格拉底留下一句千古名言“认识你自己”,可见,自己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探究的,人也只有了解了自己,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才能获得幸福!而社会要求我们要向上向善,这些要求仿佛铺天盖地地向我们砸来,让我们来不及认识自己。认真客观反省自己,认识自己吧,这是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

别被“理性”冲昏了头脑。高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最后一站,汇聚着天下的精英人才,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和接班人,但不幸的是,有很多十分优秀的学子都因为抑郁症或其他心理问题自杀了。前不久,某高校研究生因为接受不了和女朋友分手,跳河自杀了,令其父母泪崩。高校学子的智商肯定没得说,大多都很高,但许多人的情商却堪忧,他们无法排解心中的苦闷,无法与自己融洽相处,无法表达自己应有的情绪,可悲又可叹!

理性和感性都是人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缺少理性的人不善于思考也不够聪明,缺少感性的人不善于表达和管理情绪。而绝大多数的心理疾病都是出在感性上,要么太压抑,要么就未曾注意。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情感十分纯粹合理的展现出来,太含蓄的人不妨稍微夸张一点表现。关注自己的感受,生活的美好,必须通过感受来发觉,没有感受的生活,是苍白灰色的,关注感受,可以增强生活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03接受你自己,放过你自己

不要再被鸡汤、成功学洗脑了,他们传授的都是不合现实的,努力与不努力,先问过自己,而不是听命于他们,他们也不是我们的leader,最多只是个工具。

生活中,总有人对生活不满意,对他人不满意,对自己不满意,总之,对一切都不满意。这样的生活态度,其结果一定是不好看的,身边的人会远离它,自己也开始讨厌自己。

但也有人生活态度很积极,却依然感到迷茫。他们或者是机械式学习和工作,虽然产出的质量也都很好,却总感到空心。其原因无外乎:对自己缺乏了解,自己在追求的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缺乏令自己心动的目标。

不论当下的自己是好是坏,心胸宽广的你,请包容自己吧,有了包容,才能愉快地调整自己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退一步,海阔天空,没什么大不了的!

总强迫自己学习和工作,一旦没做到就深深的自责和懊悔,仿佛时间就应该全部用来学习,全部用来工作似的。放过你自己吧,至少腾出点私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别去强迫自己做任何事情,大可以未雨绸缪,不让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地步。真有些事情要不得不去做,而自己真的不喜欢做这些,试着说服自己,与自己来一场促膝长谈的对话吧。

04抑郁症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了活着的勇气

余华写的《活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活着,不需要什么理由,不需要什么意义,活着本身就是原因,活着就好。

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的《被讨厌的勇气》告诉我们:原来,真正的自己,并不需要别人的称赞和赏识,他或许令别人讨厌,但却不是我们不接受自己的理由。

日本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告诉我们:抑郁症可以好起来的,要有耐心和信心,要有活下去的勇气。

我们遇到的问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可获取的解决途径真的很多,这也是信息时代下的福利吧。得了抑郁症,多运动,多喝水,少动脑,敞开心扉,多关注新的东西,关注生活的美好,同时要封闭一点,以免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对病情造成影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尽可能接受生活的全部美好,写日记记录心情,同时别忘了看医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