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互聯網的普及,借貸自由、流程簡單、高效快捷的網絡貸款逐漸成爲不少貸款人的不二之選。與此同時,網絡貸款也成爲一些騙子眼中的香餑餑。

案情回顧

2018年12月,陳某委託徐某健成立英德市思邁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實施電信網絡詐騙。陳某等人非法購買公民個人信息後,安排業務員電話騙取客戶貸款,通過虛構的網貸平臺,向客戶收取299元或399元的“註冊費”或“激活費”。

對於成功申請的客戶,業務員將以收取服務費爲由騙其貸款金額20%資金。對於無法順利申請的客戶,業務員則以“內部渠道”“優化徵信”爲由騙其299元至499元不等的“加急渠道費”。

2019年3月,徐某健又與他人成立英德市衆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與思邁公司同樣的模式繼續實施電信網絡詐騙。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共累計詐騙2000餘名受害者,詐騙金額約90萬元。

法院判決

法院認爲,陳某等21人以非法佔有爲目的,採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手段,利用電信網絡詐騙他人財物,其行爲均已構成詐騙罪。遂依法判處陳某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並處罰金9萬元,判處徐某建有期徒刑五年,並處罰金3萬元,其餘19人均相應獲刑並處罰金。

法官提醒

電信網絡詐騙形式多種多樣,市民切勿輕信各類陌生電話推薦的網絡貸款信息。如確有資金需求時,應到具有資質的正規金融部門或正規的網絡貸款平臺辦理貸款。正規貸款過程中,放款機構會審覈貸款個人信用記錄及還款能力等,但不會要求提前貸款申請人繳納費用。

個人信用記錄主要儲存在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中,並以信用報告的形式向本人提供查詢,其他人查詢是需要本人授權並約定用途的,不要輕信可以優化個人信用的謊言。市民一旦發現被騙,要注意收集相關轉賬記錄,聊天記錄等證據,第一時間報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