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網上一則某酒廠“開倉放蟲”事件,引發網友關注。網友們在對事件本身表示關注的同時,也對“開倉放蟲”中的“蟲”產生了好奇。雖然已經有報道介紹了這些小蟲子是曲蟲,並曾有報道稱釀好酒離不開曲蟲的“幫助”,它們在自然界參與授粉,可以給酒帶來花香,而且曲中的幼蟲還富含蛋白質……

可是想要“刨根問底”的網友卻發現,很難找到“曲蟲”的具體信息,這似乎又給它們蒙上了一層神祕面紗。其實“曲蟲”也被稱爲“曲蚊”,只是制酒行業內的叫法,一般是指發酵白酒陳曲的過程招來的昆蟲,而且這些昆蟲多達20多種,醬香型大麴陳放時間長曲香濃厚尤爲招蟲。

全國而言,由於各酒廠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環境條件有所不同,曲蟲種羣也有一定的差異。總體上來講,主要是扁谷盜屬(Cryptolestes)甲蟲、咖啡豆象(Araecerus fasciculatus)、擬赤谷盜(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

酒廠酒麴蟲(曲蚊)中扁谷盜屬甲蟲包括:鏽赤扁谷盜(Cryptolestes ferrugineus);長角扁谷盜( Cryptolestes pusillus);土耳其扁谷盜(Cryptolestes turcicus)。它們非常容易被觀察者混淆,因爲三種都是紅褐色的,成蟲體長約2毫米,壽命一年左右,所有的成蟲都會飛行,但無法爬上玻璃杯壁。這三種甲蟲都是扁平的,很有光澤,並且有細長的觸角。

它們的卵都是白色的,平均長0.5-0.8毫米。幼蟲在穀粒中鑽洞,但也會離開洞穴尋找更有利的食物。幼蟲經歷4個幼蟲期,最後成繭。它們的成蟲和幼蟲都有同類相食性,會喫掉同類的卵、蛹。在25C, RH值75%,雌蟲破繭後4天內便開始產卵,每隻雌蟲的平均繁殖力約爲300枚卵左右。

這三種甲蟲的區別在於,鏽赤扁谷盜的觸角大約是身體長度的一半。長角扁谷盜和土耳其扁谷盜的觸角超過身體長度的三分之二。鏽赤扁谷盜前胸背板兩側緣向基部方向顯著收縮,而另外兩者的前胸背板兩側緣更接近方形。

它們從卵到成蟲的發育過程也各不相同,在32-35C和75% RH下,鏽赤扁谷盜和長角扁谷盜長到甲蟲需要22-24天,而土耳其扁谷盜則需要30-35天。鏽赤扁谷盜甲蟲更耐寒,在-20℃和10%RH條件下仍然可以存活,而長角扁谷盜在-10℃以下無法存活。

以上三種扁谷盜屬甲蟲成蟲、幼蟲的主要危害在破碎和損傷禾穀類、豆類、油籽類、粉類糧食和乾果等,其中以粉烴和油籽類中發生最多,也是酒廠最常見的曲蟲之一(佔比約85%)。

接下來我們再瞭解一下咖啡豆象,它不但是酒麴蟲中常見的甲蟲之一(佔比約9%),還在未保存好的米、面、藥材、薯幹、大蒜、稻穀、麥類和高粱等中常見,是我國的頭號儲糧害蟲。

它們體長3-5毫米,橢圓形,成蟲暗褐色或黑灰色,身上有黃色及紅褐色茸毛,成蟲會飛還能跳躍。每隻雌蟲的平均繁殖力約爲100枚卵左右。溫度高於50℃時死亡,0℃之下也很難生存。

另一種酒廠中常見的酒麴蟲是赤擬谷盜(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也是麪粉、穀物、豆類、堅果、乾魚、乾肉和皮革等的主要危害之一。它們體長2-4毫米,成蟲不與善飛行,全身紅褐色或褐色,乍看之下它與紅褐色的土耳其扁谷盜非常相似,但觀察它的觸角不難發現,赤擬谷盜的觸角要比土耳其扁谷盜的短很多。

在外型方面赤擬谷盜與上面三種扁谷盜屬甲蟲是如此相像,爲什麼要單獨介紹它呢?首先是因爲它們所屬不同,赤擬谷盜是擬谷盜屬(Tribolium)。其次是因爲它的壽命更長——有時可以長達三年,繁殖力更高——每年繁殖4-5次每次產卵300枚以上。

另外赤擬谷盜還不同於以上介紹的這幾種酒麴蟲,以上幾種只是對酒麴、穀類等造成危害,而赤擬谷盜不但擁有這一特性,它的成蟲身體上還有分泌臭液的臭腺,一旦被其臭液污染污染物就會發出腥黴臭氣,不堪食用。它們的存在還會促進黴菌的生長。但赤擬谷盜很難在50℃以上和-10℃以下生存。

以上就是酒廠中最常見的幾種酒麴蟲,當然還有如黃斑露尾甲、藥材甲等酒麴蟲,在這裏就不多做介紹了。

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所以酒麴蟲含有蛋白質是必然,但含量是否高?高到多少?目前還沒有昆蟲學家給出具體數據。

制酒過程中是否生物的加入很重要?答案是肯定的。我國制酒歷史悠久,但生物參與制酒一般指的是微生物,如《齊民要術》中所記載的三斛麥曲製造工藝流程(神曲類),就有培菌(罨)的過程,這指的主要是根黴菌和酵母菌。

看到這裏酒麴蟲是不是不再神祕了呢?目前我們已知的昆蟲種類超過百萬,其中甲蟲40萬種左右,它們雖然有些種類對農作物有危害,但都是食物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當然具體這些小蟲子能給制酒帶來多大的幫助?還需您細品,細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