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老舍从伦敦留学归来,住在朋友白帝洲,31岁的他还没有成家立业,朋友们都很为他着急,几天后,老裴在北京的一个朋友的安排下,来到了另一个叫老裴的家里,让老舍没想到的是,这个女人会成为他的妻子,为自己生孩子。

1930年,老舍从伦敦留学归来,住在朋友白帝洲,31岁的他还没有成家立业,朋友们都很为他着急,几天后,在另一位好友罗昌培的安排下,一位女士来到白帝周家,请老舍到北京师范大学演讲,让老舍没想到的是,这个女人会成为他的妻子,为自己生孩子。

这个女人叫胡福清,和老舍一样,她也是满族红旗人,她从小就爱文学、书画,个性很强,家人不同意她,一个女孩读书太多,但她不甘心,她再三向妈妈提议,以后要按自己的能力去上学吃饭,然而,她的家人同意继续她的学业,胡没有让家人失望,于是她被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录取。

老舍和胡福清认识后,罗昌培经常带他和朋友一起吃饭,胡福清总是在桌上,渐渐地,他们互相熟悉,产生了一种感情,后来,老舍回到济南教书,寒假期间,他给胡福清发了一封长信,介绍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胡福清的印象,老舍说:“你我都是满族人,生活习惯一样,你喜欢文学,我对外国名著、历史和文学史了解很多,我们有共同语言,可以生活在一起,”在信中,老舍还谈到了自己的性格和对婚后生活的一些要求,表示愿意和她建立一个友好和谐的家庭。

之后,老舍有一天给她写了一封信,写了100多天,接到老舍的来信后,胡福清非常感动,这是郎友清有意娶她,所以他们订婚了,1931年大学毕业后,两人在北京一家三层楼的酒店结婚,婚后,她跟着老舍到各地,在师范学校教文学。

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在济南,一个叫舒吉的女孩,1935年,他们的大儿子舒义出生,抗日战争爆发后,胡福清担心老舍婆婆一个人在北京生活,于是带着孩子回北京照顾婆婆的日常生活,北平沦陷后,她带着孩子到重庆与老舍团聚,生下了下一个女儿舒丽,在婚姻中,有一个词叫“七年之痒”,第七年,老舍与胡福清的婚姻也受到考验。

1938年,老舍受邀出席汉口文艺家协会开幕会,认识了24岁的青年女作家赵庆歌,老舍任协会总务部主任,赵庆革任组织部秘书,两人都喜欢文学,由于工作上的接触和相处,老舍和赵清歌相爱了,但老舍不仅结了婚,还生了三个孩子,老舍很享受这份新欢,对胡福清和他的孩子们充满愧疚。

很快,老舍有了新情人的消息传到了胡福清的耳边,她受不了和别的女人做丈夫,所以来到汉口和老舍离婚,这时,倔强的赵庆革选择了主动退出,老舍又回到了家中。

然而,老舍始终放不下赵庆革,他偷偷去找她,和她私奔了,胡福清再次来到老舍,希望和老舍离婚,最后,赵庆革不想毁了老舍一家的生活,于是给老舍留了一封信,信中只有八个字:各依一城,永不相见。

之后,赵庆革没有结婚,也没有再见到老舍,他专注于文学创作,她死后,她的信件甚至被烧毁了,也许这是“最好在江湖上忘记彼此”,三人的情感纠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