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商务部重拳出击,决定从9月1日起将实行《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针对机动车回收,从资质认定到实际的监督管理和退出机制等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从此,报废车告别“论斤卖”。如果市场发展基本符合预期,那么很显然,千亿级的市场也就指日可待了。

报道指出,该政策是针对国内机动车市场兴盛,数量持续增多的现状提出的。中国虽然有着相当发达且完善的加工制造业和充足的原料供给,但一直以来回收率却相当低,而机动车的报废、回收以及循环再利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又是相当重要的一环。统计显示,截至今年年中,全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2.7亿辆,从车龄和年检情况估算,报废车辆应该至少能有千万级别,但去年实际的回收数量只有195.1万辆,远远不足预期。

虽然机动车早就已经不是“稀罕”物件,但其中技术含量和价值最高的部分由于制造工艺原因在报废后可能依旧能够使用,这就导致了不少人在汽车拆解过程中将这些部件非法回收再利用,最终成为一些“拼装车”或者改装车。最常被用于“拼装”的就是汽车的“五大总成”,包括方向机总成、发动机总成、变速器总成、前后桥和车架,由于都是重要部件,如果报废车辆的总成被非法回收,甚至之后被用到了车辆制造的“滥竽充数”甚至“非法改装”上,那么这些“拼装车”的安全就成为了大问题。

一直以来,这“五大总成”都被归类为废金属而强制回炉,去年实施的《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要求各拆解企业只能将“五大总成”卖给符合条件的再制造企业,但相关的细节都没有过多提及,这次的政策中就明确补充指出,要求各个企业利用互联网渠道,将汽车“五大总成”的信息详细记录在台账上并直接计入全国的信息管理中,方便直接追溯源头。显然这种做法能够有效降低报废的关键部件流入非法市场的可能,录入互联网系统也使得监管变得更为简单和快捷。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政策中取消了原有的拆解企业数量限制,使其能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动而逐渐提升产能,保证材料回收的利用率。从企业利润来看,发动机之类的总成部件,如果当做是金属材料出售,最多卖个几百来块,一旦经过相关回收企业的“再造重生”,价格能够提升到数千甚至上万元,其中的利润空间还是相当大的,业内人士对此估计,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每年都在上升,随着疫情的打击,人们对于私家车还可能会有进一步依赖的可能,未来,千亿级的汽车拆解市场指日可待。

数据显示,2019年,包括启迪环境、格林美等的公司都已经开始进入汽车拆解报废领域,未来数年内,相关企业的规模还将出现大幅度的提升,回收技术和效率也有可能因此开始快速发展。对于车主来说,随着报废网点和企业的增多,汽车报废也将会更为快捷和方便。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的产业政策也越来越详细,作为工业生产和制造的最末端,工业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必然会成为未来相当热门的产业,甚至有可能会引领一批企业转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