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戰勝利後,作民國主宰者蔣介石,是當時實力最強的人物。擁有陸海空三軍,手中的兵力達到四五百萬,麾下能征善戰之將衆多。正是擁有如此多的優勢,蔣介石最終發動了內戰。史稱解放戰爭,也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其實,在解放戰爭初期,雙方的實力處於,國強共弱。兩黨兵力相比,我黨約80萬,蔣介石約400萬。裝備相比較,我黨並無飛機,坦克,大炮等重型裝備,都是小步槍。而蔣介石陣營有清一色的美式裝備,天上又有飛機,地上又擁坦克和大炮。可以說,論武器裝備,國軍屬於是裝備精良,而我軍屬於是裝備簡陋。

加上經濟也比不了蔣介石,他佔領東南最富裕的幾個省。而我軍大多都是佔領了廣大農村,甚至連溫飽都很難解決。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又是處於國強共弱的情形下,那麼,我軍是如何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

解放初期

第一個原因是制定了很好的作戰計劃。要知道,在解放初期,處於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黨全面採取防禦措施。在沒有實力的情況下,不和國軍進行正面衝突,儘量先保護自己,在有一定的實力後,再與國軍進行決戰。所以整個解放戰爭時期,分爲戰略防禦階段,戰略反攻階段,戰略決戰,戰略追殲,最後解放全國。就是擁有很好的作戰計劃,我軍最終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

第二個原因是我軍擁有一批能征善戰之將,決定了這場戰役的勝負。要是講到,在解放戰爭時期,立功,功勞最大的將領,恐怕就是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總,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以及彭老總,劉帥等將領都爲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如影響較大的挺進大別山,還有三大戰役(遼瀋、淮海和平津)都是這些將軍指揮的。

解放初期

第三個原因是,我軍擁有良好的統帥部大本營,解放戰爭時期的西柏坡,就是我黨的大本營。毛爺爺與朱老總都是解放戰爭時期,縱觀全國的戰略家,他們坐鎮西柏坡,指揮五大野戰軍與敵之作戰。如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攻取錦州等等重要戰役,都是統帥部發出的作戰命令。可能瞭解的朋友都知道,一開始,林總不打算攻取錦州,但是在毛爺爺等人的堅持下,第四野戰軍還是先攻取錦州,徹底切斷國軍的退路,此舉,對遼瀋戰役的勝敗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第四個原因是,羣衆的力量不可忽視。在解放戰爭時期,比如我軍是魚,那麼羣衆就是水。雖說我軍沒有汽車運輸糧食,但是有羣衆,用小車幫助我軍運輸,將糧草,彈藥源源不斷地運輸到前線。著名的淮海戰役,羣衆幫了很大的忙。在淮海戰役取得勝利後,陳老總說了一句話;淮海戰役的勝利是羣衆用小車推出來的。足以可見,羣衆的力量不可忽視。

解放初期

第五個原因是,我軍上下一心共同抗擊敵人,屬於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不像國軍只知道見死不救,都是爲了保存實力爲主。

第六個原因是,我軍在解放戰爭時期,發明的戰術是層出不窮。如圍城打援,穿插分割迂迴,還有擅長的夜戰,游擊戰,地道戰,麻雀戰等經典戰術。

綜合原因加在一起,使得我軍在敵強我弱的情形下,贏得這場戰役的勝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