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色字關注“千龍網”

“漫步北京”系列,以千龍圖庫攝影師的攝影作品和短視頻爲主要素材,展現10條“漫步北京”城市休閒文化遊主題線路。之後還將策劃“北京百個網紅打卡地”、“點亮四九城”等系列,全面展現後疫情時代,北京多措並舉加強文旅業態融合,營造新消費場景。

日前,北京市文旅局正式推出10條“漫步北京”城市休閒文化遊主題線路,讓北京人感受不一樣的新北京。

據北京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精心策劃、實地踏勘,梳理出了10條“漫步北京”線路,這些能讓市民和遊客慢下來的線路,周邊環境優良,店鋪品味高雅,網紅打卡地多,展示了北京城市更新的新形象,反映了核心區疏解整治的新成果,代表了首都文化和旅遊消費的新品質,符合年輕人的時尚消費習慣。

北京中軸線的南端是永定門,它是外城城門之中唯一一座拆而復建的城門。石帥攝

中軸線南段的御道漫步,感受中軸線上的皇家禮儀和市井生活

北京中軸線在珠市口以南的部分,也就是永定門到珠市口之間的部分。

中軸線南段恢復青白石御道,在御道兩側種植兩行高大喬木,形成植物陣列,視覺上與南北綠地銜接。王保生攝

2019年9月,從珠市口到天橋之間500米長的傳統御道全面恢復,意味着從正陽門到永定門之間、長達3公里的中軸線傳統御道全線貫通,遊客和市民可以從正陽門城樓沿着這條青石鋪就的傳統御道,一路向南,經過前門大街、珠市口、天橋、天壇西門,一路自由暢通地直達永定門城樓。

交通部門對珠市口大街路口至永安路路口段御道進行了恢復,全長523米。趙熔攝

北京永定門到珠市口一段的中軸線,是中軸線最爲寬闊的一段,也是體現北京中軸線宏偉的區段。趙熔攝

中軸線縱貫北京城四重城郭,不同區段有着不同的主題文化,內涵極爲豐富而獨特。據統計,中軸線共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28項,其中有40家以上北京老字號,串聯起一張最具北京特色的文化旅遊金名片。

北京珠市口基督教堂始建於晚清末年,在修建廣安大街過程中,爲保留這處教堂特意從此繞了一個彎兒。王保生攝

位於中軸線南段傳統御道中心的天橋,是隻有天子才能走的橋。清朝末年以及民國期間,由於修路、建設電車等原因,天橋被拆掉,但它的名字還在。

古時候,不管是皇家貴胄,還是外地來京的客商都會在天橋尋找生活意趣。王秀敏攝

北京中軸線南段傳統御道貫通,成爲市民健康休閒的新場所。王保生攝

天橋地區是老北京市民文化的主要代表地。清朝初年實行旗民分居,漢人大量遷居天橋地區,導致南城人口大量增加。清同治、光緒年間,天橋地區出現了優秀的民間藝人,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天橋八怪”。過去天橋地區還是北京戲劇的集中地。大小戲園子很多,一般都被固定的戲班佔用,有的專唱京劇,有的專唱評劇,如今的萬盛劇場就是以前專唱評劇的萬盛軒劇院。

天橋曾經是北京的平民文化中心,藏蘊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濃厚的人文內涵,更是北京中軸線南段不可忽視的節點。

撰文:紀敬

來源:千龍網

資料 :北京日報 北京晚報 北京青年報 北京規劃建設雜誌 文旅北京

傳播北京|報道北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