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是城市發展的核心要素,是現代服務業的核心產業,蘊含着一個地區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同時也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張掖市通過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項目帶動、服務引領等,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文化產業總量規模持續擴大,增加值穩步增長,全市文化產業發展取得了良好成效。爲進一步培育壯大文化產業骨幹企業,發揮典型的引領示範作用,激發文化產業發展內生動力,爲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市委宣傳部、市廣播電視臺近期開展全市文化產業典型集中宣傳報道,以期推動文化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驅車來到位於張掖市區東南方向25公里處的屋蘭古鎮景區,這裏的建築物規模已經比較龐大;穿過雄偉壯觀的城門進入核心功能區九曲黃河燈陣,只見佈局規整,氣勢宏偉,中國古代建築文化氣息撲面而來,令人耳目一新。

“九曲黃河燈陣”是在甘州區鹼灘鎮古城村一帶流傳了上千年的歷史文化遺產,起源於殷商時期,據傳三宵娘娘爲替兄長趙公明報仇,擺下黃河燈陣和姜子牙鬥法。此陣構思巧妙,佈局繁雜,迴轉百折,勢如黃河;外接九宮八卦,內藏生死機關;整座燈陣裝盡乾坤,環抱九州,連環進退,井井有條。隨着時間的變遷,九曲黃河燈陣逐漸演變爲老百姓祈福消災的重要場所。該燈陣2011年被評爲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已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評爲“中國規模最大的燈陣”。

九曲黃河燈陣佔地面積150畝,全長2.4公里,陣內依託九宮八卦布有關公殿、財神殿、孔子殿等九大殿,規劃設立365杆旗,365盞明燈,寓意每盞燈對應一年當中的每一天,遊客每走過一盞燈,象徵着有相應的神靈保佑自己。燈陣內還規劃建造了700多面文化牆,每個牆面都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其中包含二十八星宿、二十四節氣、十二生肖等內容;在此基礎上還融入了張掖乃至河西走廊的地方文化成分,提升了整個燈陣的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

屋蘭古鎮二期工程民俗村及田園綜合體建設,旨在衍生旅遊新業態,提升景區整體品質;建設內容包括打造“袁家村模式”鄉村民俗遊,在燈陣南側開發400畝海棠花谷,以栽植紅寶石海棠爲主,打造集田園花海、觀光娛樂、休閒採摘爲一體的鄉村旅遊體驗區;還將增加中國首個以漢代文化爲歷史背景的大型實景光影秀《張國臂掖》,將燈陣啓燈儀式、實景演藝與燈光秀表演完美融合,讓觀衆直接參與其中,充分享受身臨其境的互動式體驗,感受大漢盛世的繁華街巷、市井風貌。

屋蘭古鎮景區在完成一期九曲黃河燈陣、二期民俗村及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基礎上,還將開發建設甲子墩漢墓遺址公園三期工程。全部項目建成後,將成爲張掖市集文化、旅遊、民俗體驗、非遺傳承、遊樂探險、田園度假觀光爲一體的多功能、多業態文化旅遊綜合體,填補張掖旅遊市場夜遊空白點;項目的建成將極大地促進當地村民從傳統的農業生產轉型到旅遊、文化、服務等第三產業中來,成爲本地區帶動就業、創造稅收、推動旅遊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和有力抓手。項目目標鎖定打造全省一流、全國著名、全球聞名的國家5A級旅遊目的地,成爲張掖市特色鮮明、亮點凸顯的文化旅遊新名片。( 張掖市廣播電視臺全媒體記者 楊發儉 杜秀玫 王 曉 崔夢嬌)

來源:張掖市廣播電視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