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兒媽媽,一個時間相對自由的全職媽媽,喜歡分享,喜歡傾聽,希望把經歷過的、看到過的、聽到過的,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對觀者在育兒上、情感上有所啓發……

文|家有小甜椒兒(專注優質原創,抄襲必究,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昨天晚上看了一個網友的帖子很有感觸,帖子的內容是:家裏老人癱在牀上了七八年了,自己都被拖垮了,家不像家,現在的想法就是盼着解脫,日子實在是沒有辦法過了。

很能理解這位網友的立場,輕鬆自在的生活,因爲老人的原因,生活陷入苦難,老人不但無法幫助年輕人分擔,反而成了年輕人的累贅,牽絆着他們前行,不能好好工作,掙得錢還要貼在老人的醫藥費上。

這種處境很容易絕望。

有人會問:因爲伺候老人,拖垮了自己到底值不值得?

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應是“不受用”,我不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存在,或者是應該被提出來。

在講述我個人的觀點之前,先講述兩個身邊發生的真實的例子。

老人癱瘓三年,兒孫遠離,令人心寒

小時候很羨慕一個叫菲菲的同學,她那個時候提的最多的就是爺爺奶奶,她家是當時那個片區條件最好的家庭。

她的爺爺奶奶都是體制內的,有了不錯的工資,她的大伯是某國企中的任高管的職位,全家族的人都沾光。

後來她的大伯不幸車禍離世,家裏受了影響,又趕上企業面臨破產裁員。

所以她家的光景大不如從前,不過爺爺奶奶的待遇仍然是不變的。

她家的和睦是令人羨慕的。

前兩年聽聞媽媽說菲菲的爺爺沒了,癱瘓3年兒孫沒有一個來探視,覺得很不可思議,她們小時候不管是兒孫這一代還是父母那一代人,都是常年喫爺爺奶奶的,沒想到人老了還能遭受這樣的罪。

到臨走之前除了已經80歲的老婆子照顧他,還有就是僱的保姆照顧老兩口吃喝,除了老鄰居偶爾探視,門可羅雀是真實的寫照。

人們都說,其實是可以活的更長的,心寒了,就提前走了。

老人走了以後,隔年老太太就走了,給兒孫剩下一筆存款,還有多餘的幾十個月的養老錢,兩個兒子和幾個閨女甚至還爲此大吵一架。

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們想到老人就沒有遺憾嗎?

老人生前沒有照顧周到,老人走後留下遺憾

再舉一個真實的例子,就發生在我的爸爸身上。

爺爺有三個兒子,爸爸排行老二,爺爺生前最偏向的是大伯,爸爸和老叔就心裏有不滿。

奶奶走得早,奶奶走後6年爺爺離世,因爲癌症。

爺爺得病以後,爸爸的意思是爲了照顧好老人,希望每家每戶輪流照顧,一家一個月或者兩個月,但是爺爺不同意,只想在大伯家。

沒有辦法,只能隨了老人的願。

大伯大娘有話說,說老人在他們家沒有問題,但是飯食要輪流來送。

結果讓人不受用的一幕就發生了,如果沒有輪到自己家,大伯一家喫飯就不會帶上爺爺,而且即便是輪到他家,喫飯也是幹饅頭和鹹菜大醬。

一次輪到大伯家做飯的時候,正趕上家裏做了爺爺喜歡的魚,爸爸打包了一份給爺爺送過去,正趕上爺爺在喫幹饅頭,爸爸的暴脾氣頓時上來,大鬧一頓,還被批評“蠻橫”。

被拖了兩年,大娘時常表現的是不耐煩,說是被老人拖垮了。

人走以後,再提到老人,爸爸時常覺得遺憾,到現在甚至會老淚縱橫,覺得沒有盡到孝心,不應該讓老人受罪。

不知道大娘大伯的心境是如何的,只知道每年到了上墳的時節,他們都虔誠的跪在前邊禱告,流淚。

如果說沒有遺憾,誰也不信。

老人晚年,兒女伺候老人是應該的,不應用價值來判斷

老人進入晚年,生活不能自理了,這個時候難道不是兒女最該孝順的時候嗎?

人生不就是一個輪迴嗎?我們小時候,父母無微不至照顧我們,而到了父母行動不能自理的時候,該輪到我們來償還了。

我們不應該用“價值多少”來判斷伺候老人這件事,在老人需要兒女的時候,兒女能夠做的就是儘量不留有遺憾。

1、苦難會有終結,老人卻沒有回頭路

爲什麼說不能用“值不值”來評判這件事?因爲生活的劫難會有終結,但是老人活着的時間越來越少。

老人活着的時候沒有能夠盡忠盡孝,老人走了以後,剩下的只能是遺憾。

2、父母需要兒女的時候真的不多

孩子總是有求於父母,從兒時到童年,到青年,甚至成年之後,父母一直在幫襯着孩子,孩子什麼時候可以報答父母呢?

就是父母身體不能自已的時候,就是子女盡孝的最好時候。

3、 家人一條心,度過難關才容易

這個時候子女多的家庭彰顯了優勢,但是如果子女的心不齊,反而會帶來麻煩。

獨生子女家庭,沒有這些枝節,反而會照顧的周到。

多子女家庭,當父母需要兒女的時候,要利用好人口多好辦事的優勢,才能儘快度過難關,讓父母走的安心,自己後半生沒有遺憾。

4、人不能到,錢花到也是一種孝順

現實生活總是比我們想的要複雜,老人要照顧,生活要繼續,而老人的醫藥費、生活的各項花銷都離不開錢,所以總有人要工作。

不是說面前盡孝纔是孝順,不能做到面前盡孝,錢到了也是孝順,可以僱傭靠譜的保姆,定期來探視父母讓父母知道我們的孝心。

總而言之,千萬不要讓父母寒心,這是做兒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求得自己安心。

兒女不孝,多是父母出了問題

之前寫過父母子女類型的文章,有網友留言說,爲什麼總是找老人的不是?

我始終覺得,在成長過程的任何階段,我們做父母的都是主導階段,一直到我們步入晚年之後,身體行爲不方便了,主動權才轉移到了子女身上。

想要子女孝順,家庭和諧,關鍵不是看子女,而是看父母。

1、子女小時候教育很重要

子女行爲無教養,跟父母有關係嗎?

當了媽媽之後越發感觸深,子女行爲有問題,尤其是孩提時期,父母要承擔主要責任。

想要孩子未來成爲一個合格的人、一個合格的子女,孩子小時候,父母就要多受累,面面俱到,教育到位,孩子纔會成爲一個合格的人。

2、二胎家庭父母的態度很重要

孩子成年之後,兒女的家庭行爲就跟父母沒有關係了嗎?

不,即便孩子成年了,兒女的家庭行爲,大家庭是否和諧,起主導作用的仍然是父母。

二胎家庭孩子成年之後,家庭關係比較複雜,父母更要小心翼翼,避免觸犯原則問題。

多子女家庭,父母要尤其注意,對待不同的兒女要儘量做到公平,不要讓兒女感受到偏心,一旦兒女有這個怨言,家庭矛盾會逐漸升級,從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矛盾變爲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甚至到老死不相往來。

3、兒女成年後,父母學會“裝傻充愣”

還有一點就是,當兒女成年之後,各自成家了,我們做父母的要拎得清,萬事少插手、不干涉,讓兒女們各自操持自己的小家庭,兒女願意讓幫忙就幫忙,不願意也不過於主動。

大智若愚,就是這個道理。

當父母步入老年之後,雖然關係是雙面的,需要雙方都要努力,做兒女的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盡職盡責照顧,但是兒女的態度多少還是會受父母的教育的影響,希望所有的父母提早明白這一點,不要到晚年後悔莫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