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儿妈妈,一个时间相对自由的全职妈妈,喜欢分享,喜欢倾听,希望把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听到过的,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对观者在育儿上、情感上有所启发……

文|家有小甜椒儿(专注优质原创,抄袭必究,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昨天晚上看了一个网友的帖子很有感触,帖子的内容是:家里老人瘫在床上了七八年了,自己都被拖垮了,家不像家,现在的想法就是盼着解脱,日子实在是没有办法过了。

很能理解这位网友的立场,轻松自在的生活,因为老人的原因,生活陷入苦难,老人不但无法帮助年轻人分担,反而成了年轻人的累赘,牵绊着他们前行,不能好好工作,挣得钱还要贴在老人的医药费上。

这种处境很容易绝望。

有人会问:因为伺候老人,拖垮了自己到底值不值得?

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是“不受用”,我不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存在,或者是应该被提出来。

在讲述我个人的观点之前,先讲述两个身边发生的真实的例子。

老人瘫痪三年,儿孙远离,令人心寒

小时候很羡慕一个叫菲菲的同学,她那个时候提的最多的就是爷爷奶奶,她家是当时那个片区条件最好的家庭。

她的爷爷奶奶都是体制内的,有了不错的工资,她的大伯是某国企中的任高管的职位,全家族的人都沾光。

后来她的大伯不幸车祸离世,家里受了影响,又赶上企业面临破产裁员。

所以她家的光景大不如从前,不过爷爷奶奶的待遇仍然是不变的。

她家的和睦是令人羡慕的。

前两年听闻妈妈说菲菲的爷爷没了,瘫痪3年儿孙没有一个来探视,觉得很不可思议,她们小时候不管是儿孙这一代还是父母那一代人,都是常年吃爷爷奶奶的,没想到人老了还能遭受这样的罪。

到临走之前除了已经80岁的老婆子照顾他,还有就是雇的保姆照顾老两口吃喝,除了老邻居偶尔探视,门可罗雀是真实的写照。

人们都说,其实是可以活的更长的,心寒了,就提前走了。

老人走了以后,隔年老太太就走了,给儿孙剩下一笔存款,还有多余的几十个月的养老钱,两个儿子和几个闺女甚至还为此大吵一架。

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想到老人就没有遗憾吗?

老人生前没有照顾周到,老人走后留下遗憾

再举一个真实的例子,就发生在我的爸爸身上。

爷爷有三个儿子,爸爸排行老二,爷爷生前最偏向的是大伯,爸爸和老叔就心里有不满。

奶奶走得早,奶奶走后6年爷爷离世,因为癌症。

爷爷得病以后,爸爸的意思是为了照顾好老人,希望每家每户轮流照顾,一家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但是爷爷不同意,只想在大伯家。

没有办法,只能随了老人的愿。

大伯大娘有话说,说老人在他们家没有问题,但是饭食要轮流来送。

结果让人不受用的一幕就发生了,如果没有轮到自己家,大伯一家吃饭就不会带上爷爷,而且即便是轮到他家,吃饭也是干馒头和咸菜大酱。

一次轮到大伯家做饭的时候,正赶上家里做了爷爷喜欢的鱼,爸爸打包了一份给爷爷送过去,正赶上爷爷在吃干馒头,爸爸的暴脾气顿时上来,大闹一顿,还被批评“蛮横”。

被拖了两年,大娘时常表现的是不耐烦,说是被老人拖垮了。

人走以后,再提到老人,爸爸时常觉得遗憾,到现在甚至会老泪纵横,觉得没有尽到孝心,不应该让老人受罪。

不知道大娘大伯的心境是如何的,只知道每年到了上坟的时节,他们都虔诚的跪在前边祷告,流泪。

如果说没有遗憾,谁也不信。

老人晚年,儿女伺候老人是应该的,不应用价值来判断

老人进入晚年,生活不能自理了,这个时候难道不是儿女最该孝顺的时候吗?

人生不就是一个轮回吗?我们小时候,父母无微不至照顾我们,而到了父母行动不能自理的时候,该轮到我们来偿还了。

我们不应该用“价值多少”来判断伺候老人这件事,在老人需要儿女的时候,儿女能够做的就是尽量不留有遗憾。

1、苦难会有终结,老人却没有回头路

为什么说不能用“值不值”来评判这件事?因为生活的劫难会有终结,但是老人活着的时间越来越少。

老人活着的时候没有能够尽忠尽孝,老人走了以后,剩下的只能是遗憾。

2、父母需要儿女的时候真的不多

孩子总是有求于父母,从儿时到童年,到青年,甚至成年之后,父母一直在帮衬着孩子,孩子什么时候可以报答父母呢?

就是父母身体不能自已的时候,就是子女尽孝的最好时候。

3、 家人一条心,度过难关才容易

这个时候子女多的家庭彰显了优势,但是如果子女的心不齐,反而会带来麻烦。

独生子女家庭,没有这些枝节,反而会照顾的周到。

多子女家庭,当父母需要儿女的时候,要利用好人口多好办事的优势,才能尽快度过难关,让父母走的安心,自己后半生没有遗憾。

4、人不能到,钱花到也是一种孝顺

现实生活总是比我们想的要复杂,老人要照顾,生活要继续,而老人的医药费、生活的各项花销都离不开钱,所以总有人要工作。

不是说面前尽孝才是孝顺,不能做到面前尽孝,钱到了也是孝顺,可以雇佣靠谱的保姆,定期来探视父母让父母知道我们的孝心。

总而言之,千万不要让父母寒心,这是做儿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求得自己安心。

儿女不孝,多是父母出了问题

之前写过父母子女类型的文章,有网友留言说,为什么总是找老人的不是?

我始终觉得,在成长过程的任何阶段,我们做父母的都是主导阶段,一直到我们步入晚年之后,身体行为不方便了,主动权才转移到了子女身上。

想要子女孝顺,家庭和谐,关键不是看子女,而是看父母。

1、子女小时候教育很重要

子女行为无教养,跟父母有关系吗?

当了妈妈之后越发感触深,子女行为有问题,尤其是孩提时期,父母要承担主要责任。

想要孩子未来成为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合格的子女,孩子小时候,父母就要多受累,面面俱到,教育到位,孩子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2、二胎家庭父母的态度很重要

孩子成年之后,儿女的家庭行为就跟父母没有关系了吗?

不,即便孩子成年了,儿女的家庭行为,大家庭是否和谐,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父母。

二胎家庭孩子成年之后,家庭关系比较复杂,父母更要小心翼翼,避免触犯原则问题。

多子女家庭,父母要尤其注意,对待不同的儿女要尽量做到公平,不要让儿女感受到偏心,一旦儿女有这个怨言,家庭矛盾会逐渐升级,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变为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甚至到老死不相往来。

3、儿女成年后,父母学会“装傻充愣”

还有一点就是,当儿女成年之后,各自成家了,我们做父母的要拎得清,万事少插手、不干涉,让儿女们各自操持自己的小家庭,儿女愿意让帮忙就帮忙,不愿意也不过于主动。

大智若愚,就是这个道理。

当父母步入老年之后,虽然关系是双面的,需要双方都要努力,做儿女的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尽职尽责照顾,但是儿女的态度多少还是会受父母的教育的影响,希望所有的父母提早明白这一点,不要到晚年后悔莫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