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岑參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①,豈能愁見輪臺月②。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註釋:①祁連城:在今甘肅張掖南。②輪臺:在今新疆境內,李副使赴磧西經過此地。

1.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詩歌開篇即點明時令,以“火山”“赤亭”起筆,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別之意。

B. 詩人勸說李副使脫鞍稍駐,暫入酒家,飲酒話別,悲傷的惜別之情感人至深。

C. 最後兩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馬上取”語氣堅決,這是詩人對李副使的勉勵。

D. 詩歌融敘事、抒情、議論於一體,並且有別於其他送別詩,令人耳目一新。

2. 詩歌從哪些方面寫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 B B項“悲傷的惜別之情”錯,整首詩感情豪邁,雖寫送別,但從“豈能愁見”“真是英雄一丈夫”等可以看出並沒有悲傷之情。

2. ①李副使出塞旅程艱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經的火山、赤亭寫旅程艱苦,以此烘托李副使不畏艱辛、毅然前行的豪邁氣概。②李副使經歷非凡。他經常出入邊地,長期馳騁沙場,早已置鄉愁於腦後。③李副使志向遠大。他遠赴萬里擊胡,希望在邊塞立功揚名。

【詳解】

本題考查鑑賞詩歌形象的能力。注意審題,明確答題方向。本題考生可以圍繞李副使“英雄”的特點去原文一句句找,關注意象還有關鍵詞。如首聯“火山”、“赤亭”這樣的意象暗示旅程艱苦。也表明李副使不畏艱險、毅然前行的豪邁。頷聯“月”的意象,“慣度”“豈能愁”這樣的關鍵字眼可見他經常出入邊地,早已置鄉愁於腦後。尾聯“功名只向馬上取”表現他志向遠大,希望立功揚名。這既可看作岑參勉勵李氏立功揚名,創造英雄業績,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壯志。這句將詩情推向高潮,英雄豪氣使後世多少讀者爲之激動振奮。

【翻譯】

六月的火焰山更是灼熱,赤亭道口怕要行人斷絕。知道您經常度越祁連城,哪裏會害怕見到輪臺月。請您下馬暫進入酒家壚,送您到萬里之外西擊胡。功名富貴只向馬上求取,您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