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左宗棠科举不顺,他45岁才步入仕途,50岁开始带兵,57岁进西北平乱,67岁收复新疆,73岁高龄仍入值军机,74岁去世。虽然大器晚成,但不顾年迈体衰,起跑就是冲刺,可以说,把一生能干的大事都干了。

这个年纪,同僚们都该“致仕”了,也就是退休。

左宗棠故居

左宗棠出生于湖南一个耕读世家,自号湘上农人。4岁开始跟祖父学三字经百家姓,6岁读四书五经,9岁始学八股作文,国学基础打的非常牢,成年后作对联应口而出,更兼天赋超人,被视为神童。

14岁参加童子试,左宗棠的文章字法就为考官所赏识。道光七年15岁参加府试的时候,知府张锡谦就曾拿着他的卷子遍示众考官:“唉,天下事讨不来个公平,瞧这位姓左的少年,却有一支比你我都强得多的笔呀! ”

左宗棠21岁中举,以左宗棠这样的禀赋,接下来的会试应该不成问题,可是让所有人走眼的是,左宗棠连续三次会试都落了榜。不是他的文章不好,而是和八股不合拍,他写的是都是如何经世致用,谋划国事,又生性倔强,不去逢迎八股的制式。这时就到了27岁。

屡试不中,左宗棠不考了,回到家里开始研读历代兵事、地理和农艺,种桑养蚕,自号湘上农人。左宗棠才名远播,很多人为他惋惜。能理解他的都是真正有眼光的人,他的老师贺熙龄就说:“季高近弃词章,为有用之学,谈天下形势,了如指掌。” ,对左宗棠非常支持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时,“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书万卷,神交古人”的左宗棠,只相信“和戎自昔非长算,为尔豺狼不可驯”,他撰成军事方略六篇,分为“料敌”、“定策”、“海屯”、“器械”、“用间”、“善后”,把对付英军的战守机宜都写在里面,主战愿望不可遏制。无奈人微言轻,这些建议无处可投,只能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继续种地读书。

钻研经世致用的学问,左宗棠认为是真本事,他再给儿子孝威的信中写道:“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于人才不佳。人才之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且人生精力有限,尽用之科名之学,一旦大事当前,心神耗尽,胆气薄弱,反不如乡里粗才尚能集事,尚肯担当,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7八股愈做得人格,人才愈见庸下。此我阅历有得之言,非好骂时下自命为文人学土者也。

1849年,已经38岁的左宗棠迎来了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次机遇。林则徐从新疆回来路过湖南,好友胡林翼向林则徐力荐左宗棠,称赞他“有异才,品学为湘中士类第一”。林则徐就在船上召左来见。

左宗棠对林则徐仰慕已久,激动之下,走板登船时一脚踩空,掉进了湘江,当众弄了个落汤鸡。林则徐打趣:“此为君之见面礼乎?”左宗棠并不尴尬,应声而答:“他人敬公,五体投地;晚生敬公,五体投水!”, 遂相顾大笑。

彻夜倾谈,林则徐立即认定,将来“西定新疆,舍左君莫属“, 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兵要地理资料全部交给了左宗棠。两人一个是封疆大吏,一个是个山野农夫。

后来左宗棠建功西北,军政大计多得益于林则徐的传授。在陕甘总督任上,左宗棠坚持“不论汉回,只论良莠”,即是继承林则徐在云贵总督任上采取的“良则虽回必保,莠则虽汉必诛”的政策;在新疆指挥军队兴修水利、开凿坎儿井、种桑种稻,也是遵从林则徐多年前的建议。林则徐留下的资料,更是左宗棠在新疆谋划用兵的重要依据。林则徐心系边疆,慧眼识才;左宗棠火中取栗,力保西陲国土不失,终不负林公的重托。

1851年,咸丰皇帝继位后,下恩诏开孝廉方正科,以“搜罗遗贤”。郭嵩焘等好友都劝左宗棠应试。左宗棠已经40岁了,早已经死了这份心。

1852年,太平军围攻长沙,省城危急。胡林翼向湖南巡抚张亮基推荐左宗棠,在张亮基的一再恳请下,左宗棠开始了8年的师爷生涯。幕僚是官员自聘的高级参谋,左宗棠的才干出众,先后入幕张亮基和骆秉章帐中。经受了重要的锤炼。曾国藩以侍郎职办团练组建湘军,也在这一年。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1860年,太平军击破江南大营,东南震动,朝廷命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随曾国藩襄办军务,在湖南招募5000人编练“楚军”。这一年,左宗棠50岁。

胸有韬略,畅晓兵机,最会读书的左宗棠,早准备好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