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破了个洞,一直漏气,无需手术,只要从嘴里放个支架到气管里就能解决问题。近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医疗中心成功为一名气管插管后出现罕见并发症“气管破裂”的患者完成一例经硬质气管镜下Y型硅酮支架置入术。手术耗时40分钟,术后患者无需给氧,自行下床步行回病房。

患者为一名71岁的女性,因气管内可见一巨大瘘口,与纵膈相通,全身广泛皮下气肿,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循环系统亦受到压迫,出现频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收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后,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共同组成的呼吸系统疾病医疗组迅速展开讨论。为尽可能减少患者的损伤,诊疗组决定暂不予外科手术修复,而是施行创伤更小的经气道内置入气道支架封堵瘘口。

市面上的气管内支架一般可分为金属支架与硅酮支架两大类,考虑到患者为良性病变,病变位置毗邻食管,金属支架的置入可能引起无法控制的肉芽组织增生,容易导致继发的气管食管瘘。经诊疗组讨论后,决定为患者放置Y型硅酮支架。但患者气管镜下测量气道直径为12mm,市面上所有支架直径最小者为14mm,无法置入支架。诊疗团队详细讨论后,认为患者呼吸形态深快,呼吸驱动压过高,可能引起气管膜部过度前凸,从而影响气管直径的测量。经深吸气及深呼气末分别行计算机断层扫描后,完成气道mimics三维重建后,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纤支镜室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许飞,胸外科戴少华医生共同完成在全麻硬质气管镜下测量,并为患者现场量身定制Y型硅酮支架术:型号为14-10-10,气道直径14mm,左右主气道直径均10mm,长度75 mm。患者手术顺利,支架位置满意,术后患者自行走回病房。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医疗中心已常年常规开展包含单向活瓣置入术、金属覆膜支架置入、硅酮支架置入、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冷冻消融、射频、微波消融等呼吸介入技术。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逐步推进,既往的松散型多学科诊疗模式已不足以满足临床需求,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及胸外科等国家及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等优势学科力量,试行以更紧密合作的多学科诊疗组模式,在加强追逐各类高精尖技术的同时,利用各类医疗技术手段,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哪些情况下需要使用气管内支架?

1.恶性疾病所致的气管支气管狭窄(前提是不适宜手术的患者)

① 淋巴结肿大造成气道外压性狭窄者。是支架治疗最好的适应症。支架置入后疗效最好,并发症少。

② 肿瘤浸润气道形成环气道狭窄者。支架置入后并发症多,需结合气道内放射治疗。

③ 腔内生长的肿瘤经激光等消融技术治疗后,在原阻塞部位放置支架以维持气道的连续和通畅。

④ 肺癌术后复发、原发病变形成气道外压或环气道壁生长与腔内生长同时存在,结合气道内放射治疗。

⑤ 气管支气管瘘。

2.良性疾病所致的气管支气管狭窄

① 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造成的气道狭窄:约占全部病例的46%。患者年龄多在35岁以下,病变部位以左主支气管为多。结核炎症期是否放支架问题争议较大。

② 气管插管或切开导致气管壁损伤:压迫造成气道壁缺血或气管黏膜损伤后肉芽增生。

③ 创伤后气道瘢痕狭窄。

④ 不同原因引起的局部和/或广泛气管支气管软骨软化:如巨大甲状腺术后。

⑤ 其他如肺移植后气管吻合口狭窄、肿大的甲状腺或异常血管压迫气管致狭窄、结节病、复发性多软骨炎等。

来 源:胸外科 戴少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邹美红

编 辑:朱怡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