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178年—220年),今安徽阜南吕家岗人。

三国时期,魏国开国前期第一名将是曹操,魏国创业三十多年,主要的大战均是曹操率军亲征(另一个名将司马懿正长期韬光养晦);蜀国也是刘备带着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争夺地盘;吴国前期是孙坚、孙策两个猛将率军作战,孙权接班后,则涌现出一批卓越名将,排名第一的当属四星名将周瑜,其次是三星名将吕蒙,再其次是三星名将陆逊。

周瑜英年早逝之后,鲁肃继任,鲁肃的策略和诸葛亮不谋而合——吴蜀联盟对抗曹操,尽量和镇守荆州的关羽和睦相处,任内无战事。鲁肃去世后,吕蒙接掌兵权,认为关羽有扩张地盘的野心,刘备一伙不值得信任,向孙权提出同时戒备北方曹操和荆州关羽的对策:孙皎镇守南郡,我进军襄阳据守,蒋钦率领一万人机动部队,在长江上巡弋,随时支援被敌人威胁的据点,则既不必畏惧曹操,也不必依靠关羽(吴蜀联盟)。一旦出现机会,则可立即攻击关羽。

当时孙权想抢夺魏国徐州的地盘,吕蒙反对,他认为:徐州守军薄弱,容易攻取,但该城位于交通要道上,四通八达,地势平坦,曹操一旦反攻,即令用七八万人防守,也难守住。攻击关羽,则长江险要将全部控制在吴国手中,且易守难攻。孙权同意。

公元219年,关羽亲率大军北伐,围攻曹魏帝国襄阳和樊城,吕蒙的机会来了。

吕蒙向孙权献策:关羽讨伐樊城,却在后方留下大量部队,显然是怕我们突袭。我们把荆州附近的部分军队调往都城建业,我也以养病为名回来。关羽听到消息,必然抽调后备部队增援襄阳。然后,我军迅速出击,昼夜不停,逆江而上,袭击他的大本营,则南郡可以夺取,关羽可以擒获。

孙权采纳,于是吕蒙宣称病重。孙权发布公开命令,征召吕蒙返回建业就医。到建业后,吕蒙推荐此时还默默无闻的陆逊接替自己的位置,以进一步消除关羽对东吴的戒备心理。

陆逊抵达陆口,写信给关羽,吹捧颂扬他的功业美德,言辞谦卑,并暗表有意效忠,托付前程。关羽见信后大喜,捐弃前嫌,抽调部队,北赴樊城增援。陆逊据实向孙权报告,提出擒拿关羽的策略。

关羽接收于禁等人军队数万人,粮草短缺,于是夺取孙权所属仓库稻米,孙权得到报告,认为时机已到(出兵有了借口),任命吕蒙为大都督,立即出动大军,向关羽做毁灭性攻击。

孙权写信给曹操,向名义上的中央政府请求讨伐关羽,同时请求严格保密。曹操则表面上假装严守秘密,私下故意泄密,把战争引向吴蜀两个集团,既化解自身围城危机,又可以坐观鹬蚌相争。

关羽得到孙权将从背后攻击大本营的消息,陷入两难。

吕蒙大军开到寻阳,把全部精兵埋伏在船舱之内;由平民划船,船上官兵装扮成商人,昼夜不停,逆长江而上。遇到关羽设置的岗哨斥候,一律擒拿捆绑,因此关羽一直不知道东吴军队动向。

关羽放在大本营驻守的两位将领,留守江陵的糜芳和留守公安的傅士仁,都对关羽又恨又怕。

吕蒙让人写信给傅士仁,分析成败利害,傅士仁接到信后,立即投降。吕蒙让傅士仁随军同行,前往南郡,糜芳登城戒备,傅士仁出面劝说,糜芳也跟着投降。

吕蒙进入江陵,释放被囚禁的魏国大将于禁,俘虏关羽及其部将家属,亲切慰问。下令军中:不准侵犯老百姓,拿一针一线。吕蒙一个同乡官员,擅自拿民家一个斗笠盖在铠甲上,被吕蒙挥泪斩首。三军震撼,路不拾遗。吕蒙派人早晚问候地方名流长者,供给衣服粮食医药,封存关羽仓库中财物,等待孙权前来接收。

关羽听闻南郡陷落,大惊,立即回军南下。曹操集团放任其撤军,不乘机追击,以期他还有实力和吕蒙大军一较高低。

关羽不断派人跟吕蒙联系,吕蒙对关羽的使节热情款待,并让他走遍全城,家家户户都向使节报平安,有些还写信给军中子弟作为见证。使节回到关羽军中,将领士卒们私下探听亲友消息,都知道家属平安,日子过得不错,军心浮动,再无斗志。

孙权到达江陵,刘备委任的荆州将领和官员几乎全部投降。关羽见部队一路溃散逃亡,大势已去,投奔麦城,在章乡被生擒,斩首,荆州并入东吴。

吕蒙立下收复战略要地荆州的大功后不久,旧病复发,去世,仅四十二岁。吕蒙收复荆州之战,肇始于关羽北伐魏国。在关羽、魏国、吴国一起下的这盘大棋中,关羽仅仅充当了一个马前卒的角色,面对魏国、吴国的高水平斗智,关羽一脸蒙圈。魏国、吴国在牺牲了关羽这个小卒之后,各得所需:魏国成功解除了大兵压境的军事危机,且把吴蜀联盟变成了难以和解的仇敌;吴国则得到了战略要地荆州。

吕蒙此战最精彩的地方是,仅用智谋就瓦解了关羽军心,未经大战就实现了战略目标,可谓是付出很少而获利巨大。为此,闻樱桃醉把吕蒙评定为三星名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