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江西省德兴市黄柏乡的街道上,寻常的日子里也有车水马龙之感。道路两旁,一栋栋小洋楼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文明新风标语随处可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初好勇斗狠的彪悍民风已经演变为现在“能吃苦、敢拼搏、有理想”的黄柏精神,在奔小康的奋斗路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向阳而生的创业故事。

“没人甘愿打一辈子工。” 问起当时为什么选择创业,江西蓝蜻蜓实业公司董事长倪封庭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倪封庭是黄柏乡本地人,因自幼家贫,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在家务农。当时全家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一年到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1989年,第一次走出大山的他由于没有学历没有技术,只能在工地上打零工卖苦力,月收入仅几十元。5年过去,一事无成的倪封庭回到村里,正赶上同村村民刘华瞄准窗帘生产商机在家乡招工,得知这一消息,倪封庭从中看到了商机,他第二次告别家乡,加入到窗帘生产经营行业中。当时的他从学徒做起,从小作坊起步,白天跑客户,晚上学技术,凭着一股子拼劲儿,慢慢打开市场,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谈起刚开始的创业经历,倪封庭感慨万千:“想创业当老板,光有技术不行,更要有资金。大家在外打拼,人生地不熟,更不用说向银行贷款了。”

窗帘制造业市场准入门槛虽不高,但对于多数黄柏乡窗帘经营户来说,缺乏本金是创业路上第一个难题。当年,人行德兴市支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指导德兴农商行黄柏支行为这群怀揣技术与梦想的窗帘经营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那时候没有抵押物,敢凭信用放贷款的银行还不多。”倪封庭人生第一次1万元贷款就是从德兴农商行黄柏支行贷来的,说到这件事时他仍然充满感激之情。

尤其是2007年以来,为满足窗农扩大规模的资金需求,人行德兴市中支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创新“窗帘信用共同体”贷款,采取“银行+遮阳产业协会+会员”模式,以协会担保、会员联保、缴纳保证金为贷款方式,按照一次授信、两年周转使用,同时在沿海发达的宁波、广州、武汉、济南等4个德兴籍窗帘企业较集中的城市,设置远程贷款服务部,简化贷款手续,为创业期和发展中的德兴籍窗企送上了“及时雨”。

小额信用贷款为黄柏乡村民创业提供了初始资本金,“窗帘信用共同体”贷款又推动黄柏窗帘业由生产、加工、批发加速向生产、加工、销售、研发等一体化的遮阳产业链转化。期间,德兴籍人士创办的大小窗帘企业2000多家,网点遍地全国,产品销售海内外,实现了年销售收入200多亿元,占据了全国遮阳产业市场70%、全球遮阳产业市场10%。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家乡人。2014年,德兴市政府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充分发掘区位、资源、环境等优势,规划建设遮阳产业孵化园、遮阳产业交易博览中心,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遮阳产业如土地使用、财税支持、物流补贴等具体优惠政策,吸引在外从事遮阳产业的德兴人回乡创业。这其中就有当时已经在上海站稳脚跟的倪封庭。在他看来,在外打拼,无论事业多成功,终究像无根的浮萍,回乡创业能为乡村振兴贡献绵薄之力,也算对家乡的一点回馈。“一人富不算富,带领老乡共奔小康,才是长远之路。”倪封庭笑着说。

为帮助新入驻企业迅速落地生根,人行德兴支行带领当地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为遮阳企业解决贷款中遇到的抵押物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充分运用“财园信贷通”“遮阳企业信贷通”等加大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在金融活水推动下,2016年德兴市荣膺“中国遮阳产业之都”名号,遮阳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截至2019年末,德兴已引进或新办遮阳企业35家,入园企业25家,规上企业15家,总产值34亿元,直接带动劳动就业30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0余人。遮阳企业累计贷款10.3亿元,贷款余额2.6亿元,占园区各类经营主体贷款余额34%。

20多年来,源起于黄柏乡农民冒险创业的“星星之火”,终成了德兴遮阳产业集群的“燎原之势”。“窗都模式”的产业经验,既是县域经济产业集聚的缩影,更是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案例。黄柏人通过亲帮亲,邻带邻,“先富带后富”,吸引了周边县、乡4万余人加入窗帘行业,窗帘产业被广大村民誉为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而黄柏乡也由从前“穷上恶水”之地一跃变为“中国窗帘之乡”,洋田村更是跃居全市首富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