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美探》海報

馬伊琍飾演蘇雯麗

很多關鍵信息都是靠臺詞交代

澎湃新聞9月1日報道 馬伊琍、高偉光主演的民國探案劇《旗袍美探》,講述的從法國巴黎回國的女偵探蘇雯麗(馬伊琍 飾)與法租界警務局中央巡捕房探長羅秋恆(高偉光 飾)一同破解懸案的故事。

這幾年以民國爲背景的探案劇不少,但幾乎都是拍着拍着就變成了民國華麗舞臺劇+民國時裝劇,凸顯出的是“民國範兒”,“一種趣味、一種風尚和一種美學”。它們幾乎都是以上海租界爲背景,男主角西裝革履、女主角洋裝旗袍,住的是獨門獨戶的歐式別墅,開的是進口的高檔車輛……絲毫看不出民國是一個政府混亂、軍閥混戰、外國入侵的“亂世”。

就像《八佰》中,一條蘇州河、一座垃圾橋相隔的是兩個上海,一邊宛如天堂,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一邊則宛如地獄,一邊是水深火熱、生靈塗炭。這兩面才構成一個完整的民國上海,構成完整的民國。但現在的民國劇凸顯的只是民國風情,雖然這有助於它的大衆化和流行,但這也在根本上決定了它們的藝術價值不會太高。

《旗袍美探》淡化了年代背景,觀衆只能大概知道故事發生在1930年代,而從第一個鏡頭開始,《旗袍美探》極力放大和凸顯的都是民國風情,美術、置景和服裝組都相當用心,但它拍攝的只是一個片面的民國。

細心的觀衆也會注意到,民國探案劇男女主角的身份常常是“巡捕”。爲什麼是叫做“巡捕”而不是“警察”?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開始在通商口岸劃定居留區,設立租界。1845年,英國人在上海建立第一個租界。1854年,上海英租界成立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警政機構——上海英租界巡捕房,其職責主要是維護租界的治安,保護西方人利益。

影視編劇把主人公的身份設爲巡捕,也就意味着故事的發生地是在租界,民國的“亂世”與租界無關,就像《八佰》中一河之隔的戰爭與租界無關,凸顯民國風情也就理所應當了。這是討巧的寫法,也是避重就輕的寫法。但這一點不僅僅是《旗袍美探》的問題,我們也不必苛責。

《旗袍美探》翻拍自澳劇《費雪小姐探案集》(Miss Fisher‘s Murder Mysteries),然後把故事挪到民國,做了本土化改編。人物關係、人物性格以及案件,大抵還是以澳劇爲藍本。案件模式也是觀衆很熟悉的大案件套小案件,蘇雯麗爲妹妹伸冤貫穿始終,平均每兩集一個獨立的小案件。

破案效率大大提升,劇集的節奏很快,這是優點。但也因爲節奏太快了,所以對案件的刻畫基本都是粗線條和梗概式的,沒有太多複雜的本格推理的內容。懸念的揭曉基本都在最後關頭,要麼是人物愚蠢地自己露出馬腳,比如第一個案件殺人兇手竟然把摻了砒霜的糖包放辦公室;要麼是經由美探之口,通過臺詞揭曉一些關鍵細節,比如第二個案件。

觀衆的推理參與感不強,基本就是看個熱鬧。好在《旗袍美探》也有熱鬧可看。案件雖然不夠縝密,但也不至於漏洞百出,並且得益於製作上的投入和用心,還是營造出了不錯的懸疑感。

《旗袍美探》的“探”一般,劇集的核心魅力在於“旗袍美”上。之前的民國探案劇,都是由男性擔綱第一主人公,女性角色主要是輔助作用。《旗袍美探》則讓女性角色挑大樑,果然賦予了千篇一律的民國探案劇不一樣的美學氣質。

馬伊琍飾演的蘇雯麗構成了《旗袍美探》這部戲的“戲眼”。蘇雯麗這樣的角色不僅在民國劇裏少見,在中國電視熒屏也很少見。

她首先是個白富美。從巴黎回來後,住豪宅,開豪車,出手闊綽,隨便送人都是豪車。

她又嗲又作。講話嗲嗲的,姿態嬌滴滴的,很會撒嬌。但如果你以爲蘇雯麗是個啥也不會的花瓶,那又大錯特錯了。她在法國常住,見過世面;她受過高等教育,知識淵博、邏輯縝密;她思想開化,秀外慧中,人格獨立;她善良、正義並且對弱者有同理心……動與靜、俗與雅、嗲與強、作與真等看似相反的氣質,在蘇雯麗身上融爲一體。馬伊琍也出色地詮釋了這個角色豐富的氣質。有時她講話那做作的口吻讓人聯想到《我的前半生》中前期的羅子君,但蘇雯麗認真探起案來,她又是《在遠方》中獨立強大的路曉鷗。而跟這兩個角色相比,蘇雯麗身上還有一股“媚”,蘇雯麗幾乎每一集都要換上不同的旗袍和洋裝,修身的旗袍將角色的婀娜與風韻,體現得一覽無餘;馬伊琍本身就是上海人,蘇雯麗偶爾說上幾句軟糯婉轉的上海話,也極襯這個角色的軟糯嬌媚。

可以說,《旗袍美探》的氣質和質感,都靠蘇雯麗烘托。雖然是新式女性,但也不影響蘇雯麗嬌滴滴;雖然妹妹的命案一直是蘇雯麗的心結,但《旗袍美探》不暗黑沉重,也沒太多理會那個時代的苦大仇深。它的整體基調輕鬆俏皮。

高偉光飾演的探長羅秋恆又高又帥又聰明,外冷內熱,每次蘇雯麗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他總會出現。他很快也對蘇雯麗產生好感,變成了深情的羅秋恆。幾集過後,羅秋恆和情感互動戲,都可以察覺到愛意在流動,馬伊琍和高偉光的CP感出乎意料的強烈。

《旗袍美探》不是嚴肅的民國正劇,但還是適合拿來當下飯劇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