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佛学常识”,虽然司空见惯,但是正确的含义,却鲜为人知

01什么是梵语,为什么称为梵语

我们都知道,佛经里面的很多字词都是梵语译过来的,比如说,菩萨,佛,般若,都是梵语音译。

菩萨全称是菩提萨埵,也就是发愿利益众生,使众生觉悟解脱,离苦得乐之意。这个菩提萨埵就是梵语,再比如说,金刚般若波罗蜜,这个般若也是梵语,是智慧的意思

包括我们熟知的“佛”也是梵语,那么你知道,梵语是什么语言吗?

梵语是印度的古典语言。佛教称此语为佛教守护神梵天所造,因此称其为梵语。

02什么是佛

“佛”这个字,也是梵文音译过来的,佛的意思就是“智慧、觉悟”。所谓的佛,就是指具有大智慧,觉悟了的人,而不是神,更是主宰,但是我们现在,尤其在国内,信众已经把佛神话了。

觉行圆满就是佛,愚痴迷惑就是凡夫。但在佛教信众眼中,所说的佛,就是指释迦牟尼佛。

他们更愿意烧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而忽视了佛菩萨对世人“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因缘果报,真实不虚”的教诲。

靠打坐是不可能悟道的,靠念经也不可能成佛,想要成为佛一样的觉悟者,只有靠自己修行,所谓修行,就是修一个行字,修的是我们的所作所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念就是因,至于我们未来会承受怎样的果,都取决于我们今日种下怎样的因,即便佛菩萨也是改变不了,所以有句话说得好,求佛不如求己。自己对了,一切也就对了。

03什么是法?什么是相?

资料上会丢出一堆云山雾罩的文字来解释,但是解释不清。高僧大德们,也是甩出各种佛教名次来“以词解词”。

其实没必要搞那么复杂。

无尽时空中的一切万事万物,佛教中称为“法”,也就是一切的存在。

有为法,是对事物进行人为的参与或者干预;无为法,是以无心而为之,来面对万事万物。

《金刚经》所谓:无所住行于布施,就是虽然布施,但是心不住念,也没有主观诉求和感受,施空,受空,施物空,亦即所谓的“三轮体空”。

所以,金刚经里面,须菩提感慨到: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所以说你看,佛法从内在上都是相通的,哪怕最浅显最基础的东西,领悟透彻,也可以到达光明彼岸。只要你智慧明净,心神安静,自然一通百通,所以六祖慧能虽然大字不识,却可以宣讲佛经要义,可以瞬间开悟。

再说一下相。

相,就是人们主观上对万事万物的感受,印象和判断,道德经第一章,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这个名就是佛教所说的相。而一些伪大师却解释成什么"命名,名称”,然后大肆宣讲不休,以至于道德经到现在成了三字经,普通人一学就懂,却谬以千里。

万法皆空,是说万事万物本质上是空性。

《六祖坛经》云: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是说,原来自性可以化显万事万物。这是因为,“性”是法的本体。

可以这么理解,法就是一个人,你觉得“这个人很美”是相,你觉得“这个人很丑”也是相,你如果对这个人喜欢的不行,或者厌恶的不行,都是“着相”。

当然,这只是方便之说,有些东西,只可意会,所以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

04什么是三毒?

贪、嗔、痴这三种与生俱来的坏习气,会毒害人的身体和灵性,佛教称为三毒。

俗语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的人就非常不满这句话,什么呀?放下屠刀就成佛了!没道理嘛!

其实,这里的屠刀,不是指有形的刀,而是指杀人于无形的“三毒”——贪嗔痴。

放下屠刀,就是放下贪欲,嗔恨,痴想,平静祥和,无私无为。其实,这就是佛的境界,而端坐于庙堂之上,庄严威仪,香火缭绕的接受众生膜拜顶礼的,并不是佛,只是一尊尊雕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