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現任廣安市公安局棗山園區分局棗山派出所副所長,2006年從部隊轉業以後,他選擇做一名人民警察,入警後,他便把根埋進基層,把情融入羣衆,在基層派出所一干就是14年。14年間,他忠誠履職,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用行動詮釋了一名“老兵”的敬業精神。

棗山派出所現有民(輔)警40餘人

平均每天接警20餘起

矛盾糾紛佔70%以上

有夫妻吵架、婆媳矛盾

打架鬥毆、鄰里糾紛......

爲維護轄區社會和諧穩定,調解矛盾糾紛成了派出所民警每天的日常。如何有效化解雙方矛盾,如何防止小矛盾轉化爲大矛盾,如何防止民事糾紛轉化爲刑事案件……這些讓民警頭疼不已的事情,楊波應對起來卻得心應手,截至目前,他調解的矛盾糾紛,無一起激化、轉化爲刑事案件,調解成功率達97%,受到轄區羣衆的一致好評。

當筆者問起楊波印象深刻的調解案例

楊波回憶起最近發生的一起

在校學生打架鬥毆事件

事件經過

2020年3月7日,廣安13至16歲的中學生鄭某、劉某、夏某、劉某4人由於晚上喝了酒心情不好,想找人發泄,於是就在鄭某的QQ上找到了彭某,並約彭某出來玩。彭某到了約定的五福中學門口後,鄭某、劉某、夏某、劉某4人上前對彭某進行毆打,導致彭某受傷入院治療。

耐心調解化怨氣

棗山派出所接到報案後高度重視,值班民警賡即帶隊趕赴現場處警。在處理事件時,考慮到涉事人員均系未成年人,且都是在校學生,尚處於生理、心理發育不成熟時期,人生觀、價值觀均未有準確的認識和定位這個特殊情況,楊波決定以調解爲主。

調解之初,彭某父母情緒十分激動,一方面孩子無緣無故被打,非常氣憤;另一方面孩子雖已出院,但經常頭疼,而且產生了嚴重的心理陰影,無法正常到校上課。楊波耐心地安慰他們,苦口婆心地勸說他們,打人的幾個學生雖然做得不對,但畢竟還小、不懂事,而且以後還都是同學,經常都要碰面,儘量爲孩子今後的成長考慮。

“對不起,我們不該一時衝動做出這種過激的事。”經過幾個小時的反覆溝通,打人的四個學生都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當面向彭某道歉,彭某及其父母也作出讓步,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由打人方賠償彭某醫療費1400元。

慷慨解囊解難題

賠償金額雖不多,但由於打人的兩名劉某(系親兄弟)是單親家庭,兩人由母親撫養,母親在外地務工,工資微薄,維持家用都比較困難,兩人無法拿出應該給的700元賠償金,調解一度陷入僵局。

“哥,你去上學吧,我出去打工賺錢來還。”

“不,弟弟,你繼續上學,我去打工!”

……

楊波見狀,一方面對他們的打人行爲十分氣憤,另一方面也感到於心不忍。畢竟都還是半大的孩子,雖然犯了錯誤,但只要認真悔過,今後改正就行。如果放任他們輟學,指不定以後還會幹出什麼出格的事情。

“你們兩個都繼續上學!賠償金我給你們付!”聽到這話,他們倆難以置信地瞪大眼睛,直到他們看着楊波自己掏出700元錢交給彭某父母,才意識到他並沒有開玩笑,一股暖流流進心裏,激動得不知如何是好,呆呆站在原地。

“楊叔叔,謝謝您,這次我們真的認識到了錯誤,保證絕對沒有下次了!我們有錢了一定還您!”“錢的事情你們不要擔心,你們現在最要緊的是儘快迴歸學校,認真學習,以後不許再幹這些傻事!”楊波拍着他們的肩膀告誡他們。

楊波從維護校園安全,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角度出發,既站在執法者的角度公正執法,也設身處地地爲學生着想,妥善解決了這起事件。如今,幾位涉事少年都在校認真讀書,他們表示一定會努力學習,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民間糾紛像火星,撲滅不及就成災。14年來,楊波退役不退志,始終牢記對黨忠誠、服務人民的使命,用愛心、耐心、信心、誠心和公心爲羣衆排憂解難,是羣衆身邊的“貼心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