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湖融媒

柯民強在忙着趕鴨子 通訊員孟靖攝

“嘎嘎嘎……”8月31日,鄂州市梁子湖區沼山鎮沼山村的上柯灣,47歲的柯民強右手高舉竹竿吆喝,趕着鴨羣向前走。兩年前,他還是村裏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如今已成了遠近聞名的“鴨司令”。

“有了政策扶持,從最初養幾百只,逐漸發展到幾千只。”談起養鴨脫貧,柯民強滿臉笑容。然而,由於左手殘疾,“鴨司令”也曾有過不如意的日子。2016年,在村幹部的鼓勵和支持下,他開始養魚、養鴨。

“每天從早到晚,他都在山窪間忙碌,僅靠一隻手餵鴨、撿蛋,甚至鋤地,一刻不得閒。”沼山村黨支部副書記柯子維每次走訪,總在田間地頭見到柯民強瘦長的身影。

讓“鴨司令”沒想到的是,剛開始養殖就遭遇洪災,當年虧了10多萬元。

關鍵時候,駐村扶貧幹部送來了5萬元扶貧貸款和產業獎補資金,解了燃眉之急。到了2018年,柯民強的養鴨業步入正軌,基地年收入近10萬元,終於丟掉戴了多年“貧困帽”。

自此,他開始醞釀基地轉型:先縮減鴨羣規模,開荒20畝地,種血桃、紅心柚等果樹;然後,種湘蓮和大棚蔬菜,並在塘邊、路邊種海棠花。

“光蔬菜一年就可賣數千元,還有鴨、魚,以及水果……”隨着種養殖規模越來越大,這位獨臂“鴨司令”的生活越過越紅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