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力鼎盛的封建時代,中國不怕外敵入侵,因爲,百姓擁有強大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且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發展。然而,隨着漢朝政權問題的逐漸顯現,在國家建設即將倒塌之際,那些曾經佔據一隅的外族部落將捲土重來,使中原百姓將被遊牧民族的鐵蹄踐踏。

因此,對於那些被其它民族征服的朝代,大多數中國人自然會不高興,比如:宋朝和明朝。然而,雖然滿族人接替明朝成爲了世界的領袖,但並不意味着明朝從未有過頑強的抵抗。

事實上,明朝初年,這個國家非常強大。當時,朱元璋以驅除韃靼的口號建立了大明王朝。因此,明初對北方外來民族的防範水平很高。此外,明代曾多次修繕和重建長城,這是一個側面的例子。

然而,與歷代相比,明代仍然是一個更加血腥的王朝。在明朝,沒有與其它民族和睦相處的情況。即使皇帝被他們俘虜後,明朝也絲毫沒有妥協。因此,明朝失敗的根源不是外來民族的入侵,而是國家內部的問題。

明末,國家的大權由宦官控制,使政治黑暗,百姓急需生計。於是,起義軍紛紛湧現,使國家徹底走向了衰敗。

明末,以努爾哈赤爲首的後金政權多次入侵中原。他們憑藉馬背的優勢,給明朝製造了很大的麻煩。於是,爲了防止滿族人敢鬧事,明朝曾在遼東與努爾哈赤開戰,且戰爭的嚴重程度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

因爲,明朝建立後,明軍幾乎沒有失敗,因此,對於後金的挑釁,明軍的士氣還是比較高的。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了國家,並稱他爲可汗。兩年後,他認定明朝已經非常頹廢。因此,他在遼東建立了後金政權,並準備征服天下。

宋朝有句俗語:女真不滿萬,滿萬則無敵。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女真的戰鬥力。因此,女真的後裔滿族,在自然戰鬥中也非常強大。1619年,明朝也明白了自己的實力。於是,爲了消滅新政權,他們集結了10萬兵力,在遼東發動了決戰。

當時,明軍爲了包圍後金,選擇了分兵的策略,但這種策略顯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因爲,努爾哈赤在一支部隊被四條路線包圍之前,對其中一支部隊進行了嚴密監視。

要知道,切掉一根手指比割掉整隻手要好得多。於是,他無視其他明軍,殲滅了這支軍隊。因爲,這支軍隊的失敗直接導致了明軍的接連失敗。從此,明朝失去了在遼東的實際控制權。爲了挽回戰敗,皇帝徵召了對明朝有重大貢獻的戚家大軍參加戰鬥。

此外,明軍還特別配備了先進的火器。有了這些優勢,明軍本可以獲勝,但戰術上又出現了大問題。結果,戰爭發生在了瀋陽。在這裏,本來實力充足的明軍,由於草率分兵,直接失去了一切機會。

分兵後,明軍進退兩難。雖然,戰士們戰鬥熱情很高,但與前後金騎兵所遭遇的軍紀鬆懈完全不同。這些駐紮在瀋陽的士兵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們在戰鬥中絕對無所畏懼,就連叮噹作響的八旗兵也遭受了重大打擊,戰爭一度陷入兩難境地。

此外,新武器的使用使這些敢於戰鬥的士兵更加強大,他們甚至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最後,皇太極率領的騎兵緩慢潰敗,顯然即將失利。但是,戰場瞬息萬變,一場戰機的失誤將導致整個戰鬥的失敗。

明軍沒有追擊落敗的後金軍,給了敵人喘息的機會。此時,明軍的槍械彈藥已用盡,而已恢復體力的皇太極則立即出擊,又是一場激烈的戰鬥。這時,雙方都很累。然而,即使在這個時候,明軍也絲毫沒有放棄的意思,他們仍在頑強抵抗。

戰場的每一個角落都發生了死亡,鮮血在戰場兩旁士兵的臉上射出冰冷的劍光,但這些年輕人此時卻無視自己的生命。他們知道今天的瀋陽只是後金發動戰爭的前線,只要他們失敗了,他們在南方的家人就會被他們正在經歷的血腥經歷所籠罩。

因此,他們根本沒有退卻,也沒有任何人投降,直到他們身體裏再也不能流出一滴血,直到後金的馬不能再在中原馳騁。在清朝編撰的《明史》中,對川浙軍團在渾河血戰中的英勇表現給予了高度讚譽。此外,在遼東戰役中,這些士兵都死了,沒有一個倖存下來,足以顯示明兵的血性。

參考資料:

【《三朝遼事實錄》、《滿族崛起與明清興亡》、《滿文老檔·太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