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關於劉備攜民渡江走江陵,大家都各見仁智,或說是真仁義,或說是僞君子。在《三國演義》裏,劉備是貼出告示,百姓自願相隨。劉備看到百姓顛沛流離之苦,甚至欲要投江而死。不知道羅貫中這是要贊劉備,還是想黑劉備。劉備可是當時唯一能和曹操比英雄之人物,怎麼可能這麼容易就要尋死。

回到主題,劉備攜民渡江,百姓是自願相隨還是被迫跟着走呢?當然,《三國演義》乃是小說,當不得史實。對於三國的真實歷史,可信度最高的還是陳壽編的《三國志》。我們今天就從《三國志》裏去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網絡配圖

01

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攻打兵敗,投奔袁紹,然後從袁紹那裏借兵去和劉表聯結,當時是建安六年,劉備有兵數千。劉表出城相迎,以上賓之禮相待,還給了劉備一些兵,讓他屯住新野,想此時劉備也應該有兵萬數了吧。

一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才親征荊州劉表。也就是說,劉備在荊州已經經營了七年之久。劉備在這七年裏,蒐羅了不少荊州豪傑之士,徐庶和諸葛亮就是此時所得。兵卒之數,肯定也會有所增加。即使不增,至少也還是有一萬的。

這七年裏,劉備養尊處優,以至於髀裏肉生,因此感嘆。這七年劉備在荊州,也四處經營,收買了不少人心。劉備仁德之名揚於天下,也不是別人亂說的,這也是他的主要手段。當時他是屯在樊城,樊城百姓對他也是有口皆讚的。

網絡配圖

02

這時候,曹操帶着大軍來了,而劉琮竟然沒抵抗就投降了。這樣一來,他劉備肯定是抵擋不住曹操的了。只能三十六計,跑爲上策。但是,跑就跑吧,卻又帶着十萬百姓一起跑,這是什麼操作啊?那這十萬百姓到底是自願跟隨着跑,還是劉備要他們跟着一起跑呢?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衆去。”

從此史書裏,大家看到百姓是自願還是非自願呢?“遂將其衆去”,這個“將”字,這裏是個動詞,是帶領、攜帶的意思。知道了這個“將”字的意思,但是還不能知道百姓是否自願。同樣是這個先主傳裏,“將”字還多次出現。我們來看看:

《三國志·先主傳》“青州刺史袁譚,先主故茂才也,將步騎迎先主。”“紹遣先主將兵與闢等略許下。”“曹公遣曹仁將兵擊先主。”“紹遣先主將本兵復至汝南。”“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先主留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

這裏的“將”字和上面“遂將其衆去的“將”字意思是一樣的。但是這裏都是將步騎、將兵、將本兵、將精騎、將步卒。所以,這裏所“將”的都是兵,而劉備“將”的是衆,說明不只是兵,還有百姓。而這些所被“將”之人,都是沒有選擇的,只能服從。如果百姓是自願跟隨,這裏應該是用“攜”字,而不該是“將”字了。

至於劉備是如何“將”這些百姓隨行的,史書裏沒有記載,我們也只能推測。首先,劉備在荊州經營了七年,也深得人心。所以,只要把曹操描述爲殘暴之人,說曹操必定會屠城,以徐州爲例,百姓們也會恐懼。劉備同時再加以利誘,說到了江陵生活會怎麼怎麼好,百姓也感於劉備之德,也就無奈而相隨了。

另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衆,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一個“擁”字,或也表明百姓之所屬。若是百姓自願追隨逃難,則非你所擁有。《三國志·先主傳》注引孔衍漢魏春秋曰:“或勸備劫將琮及荊州吏士徑南到江陵。”連劉琮和荊州吏士都想要劫持而去,何況是百姓。

網絡配圖

03

劉備把這些百姓“將”去會有什麼好處呢?任何事都會有動機,劉備的動機是什麼?

其一,劉備自己也說了“以人爲本”,如果把這十萬之衆隨便帶到一個地方,都能建起一座城鎮。到時候不但有了兵源,還能有糧草器械供應。劉備本意是要去江陵,由於走的倉促,計劃趕不上變化,也只能走到哪是哪。當然,帶着十萬百姓,肯定是走的非常慢了。但曹操屯在宛城時劉備就開始走,曹操帶着大軍行進也不會那麼快。劉備只是想不到曹操會輕兵進到襄陽,又派精騎追了一日一夜,硬是給追上了。

其二,想的陰暗一點,這十萬百姓也可以當擋箭肉盾。曹兵來了,有這十萬百姓擋着,自己也容易逃脫。當然,這個是附加的想法,主要開始料想是曹操追不上。畢竟曹操進到襄陽城,還要接受劉琮投降,還要駐軍休息,或許不會那麼快就來追劉備。可是劉備不知道自己在曹操心中的份量,在曹操心裏,劉備可比荊州還重要。所以,曹操派出的五千精騎,一是搶掠百姓遲緩了行動,二是張飛據水斷橋虎威阻敵,劉備才能逃的那麼安逸。

其三,想的再陰暗一點,這十萬百姓也算是人質。因爲劉備手裏肯定有不少是荊州兵,如果他們的家人在劉備手裏,那他們就不會那麼容易投降,上了戰場也捨得拼命。

其實筆者也有一點想不明白,劉備手裏有兵,爲何沒有阻擊曹操的追兵呢?因爲曹軍只能是騎兵能追上,大軍是不可能追上的。如果留幾千兵設伏,以逸待勞,曹軍長途追趕,突然出現伏兵,定會大敗,而且因此不敢再窮追。

網絡配圖

04

其實遷徙百姓在三國也是常見的,當然,遷徙可不是自願的。

《三國志·鍾繇傳》記載:“自天子西遷,洛陽人民單盡,繇徙關中民,又招納亡叛以充之,數年間民戶稍實。太祖徵關中,得以爲資,表繇爲前軍師。”

《三國志·張既傳》記載:“是時,太祖徙民以充河北,隴西、天水、南安民相恐動。”“太祖從其策,乃自到漢中引出諸軍,令既之武都,徙氐五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界。”

《三國志·張遼傳》記載:“太祖還許,使遼與樂進拔陰安,徙其民河南。”

《三國志·盧毓傳》記載:“帝以譙舊鄉,故大徙民充之,以爲屯田。”

《三國志·和洽傳》記載:“太祖克張魯,洽陳便宜以時拔軍徙民,可少置守之費。太祖未納,其後竟徙民棄漢中。”

《三國志·楊阜傳》記載:“阜威信素著,前後徙民、氏,使居京兆、扶風、天水界者萬餘戶。”

這些都是曹魏遷徙百姓的記載。孫權更厲害,甚至是劫掠。

《三國志·孫權傳》注引江表傳曰:“遂屠其城,梟術(李術)首,徙其部曲三萬餘人。”“十二年,西征黃祖,虜其人民而還。”“十三年春,權復徵黃祖,祖挺身亡走,騎士馮則追梟其首,虜其男女數萬口。”“初,曹公恐江濱郡縣爲權所略,徵令內稱。民轉相驚,自廬江、九江、蘄春、廣陵戶十餘萬皆東渡江,江西遂虛,合肥以南惟有皖城。”“十九年五月,權徵皖城。閏月,克之,獲廬江太守朱光及參軍董和,男女數萬口。”

你看,孫權可都是用搶的。所以,要說十萬百姓自願相隨,有點不太可信,這或許就像曹魏的徙民。

網絡配圖

結語

即使是百姓自願相隨,以仁義著稱的劉備非但沒有抵擋曹兵,卻丟下百姓獨自逃溜。徐庶母和劉備兩個女兒也在此被劫去,甘夫人和阿斗幸有趙雲保護才能逃脫,百姓被劫者不勝計數。這不是仁義之所爲吧?仁義者,當以力阻敵,當爲百姓家人死戰。否則,就不能稱爲仁義。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參考資料《三國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