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詩歌無疑是最具美感的。這裏的美是指廣義的美,語言凝練、含蓄是美,情感真摯是美,景色如畫也是美,諸多美的因素構成了整個詩歌的美。其中,最爲常見的便是景色如畫的美,也就是蘇軾曾說過的:“詩中有畫”。可以說但凡優秀的寫景詩,無不具有“詩中有畫”的美。

晚唐詩人杜牧便善於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以絕句體小詩加以描寫,再通過含蓄精煉的語言,構成一個完整而優美的景象,宛如一幅圖畫,如他的名篇《山行》。品讀《山行》這首詩,你會發現自己就像在看一幅色彩絢爛、風格明麗的山林秋色圖一樣,賞心悅目。

除了詩中山路、人家、白雲、紅葉等構成的景色美外,杜牧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了當中,使情感美與景色美水乳交融,渾然一體。所以杜牧這首詩,細細品味的話,它是從開篇一直美到結尾。另外,這首詩的最後一句“霜葉紅於二月花”還是千古經典,歷來收到世人的稱道。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這首詩: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杜牧便開門見山,點明題意“山行”。這句詩的意思是說,一條彎彎曲曲的石頭小路遠遠地伸向山頭。這裏的“遠”字,主要是突出山路的綿長。而“斜”字,則是突出了山的高而緩。如此一來,它自然便能夠把人們的視線沿着蜿蜒的山路引向白雲生處的人家。如果從詩歌的美感來看的話,這裏除了景色美外,還有語言的凝練、含蓄美。

次句“白雲生處有人家”,即沿着杜牧的目光,從這條彎彎曲曲的石頭小路一直向上望去的話,便會發現在那白雲飄浮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白雲彷彿從山嶺中生出,自然就會讓人聯想到它的高。而山上既然有人家,就說明前面的石徑是這些人家上下山的通道。可見這兩句詩的詩境緊密相連。從寫作手法來看,杜牧採用的是橫雲斷嶺的手法,爲人們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接下來的一句“停車坐愛楓林晚”,即杜牧停下馬車來的原因,是因爲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可見杜牧沒有繼續寫白雲之上,是因爲他被楓林所吸引。這裏的“晚”字用的工妙,它說明杜牧停車觀看楓林的景色,是從白晝一直到傍晚。其對楓林的喜愛之情顯而易見。那麼,杜牧所喜歡的楓林景色究竟什麼樣呢?

最後一句“霜葉紅於二月花”,便是這首詩的畫龍點睛之筆,它將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出來了。即被霜染後的楓葉,那鮮豔的紅色,要勝過二月裏的春花。可見在杜牧的筆下,秋天的山林呈現出來的是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夕暉晚照,楓葉流丹,層林盡染,這句詩所描繪出來的景色美可想而知。

綜觀杜牧的這首詩,無疑是他對秋色的一首讚歌。杜牧沒有用自古以來的悲秋情懷,而是濃墨重彩地描繪出來大自然中的秋色美,展現出一種豪爽向上的精神。總的來說,這首詩堪稱是杜牧的平生絕美之作,從開篇一直美到結尾,尤其是最後一句,太經典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