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前漢人老祖宗勇猛彪悍,後來卻越來越娘了,什麼原因導致的?

秦皇漢武時期,漢人祖先在面對以驍勇而聞名的匈奴時,依舊展現出強硬的作風。蒙恬率大軍打得匈奴不敢南下牧馬,霍去病年紀輕輕能夠封狼居胥,這聽起來不覺讓人心生豪邁。哪怕是一代文人的蘇武,面對匈奴人的彎刀,也能守住對於國家的那份忠誠,嚴寒之地牧羊十九年,守得雲開見月明。

這份忠勇與硬氣,耐得住孤獨,受得住氣節,不得不讓人心生敬佩。隨着時間的發展,漢人的錚錚鐵骨貌似在慢慢變軟,這其中的原因,值得玩味。我們在看歷史的時候就會發現,在秦漢甚至三國的時候,人們所崇拜的形象並不是如病嬌一般的美男子,而是孔武有力的大漢形象。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彪悍的老祖宗發生如此大的轉變,風尚轉向“娘娘腔”呢?秦漢之勇

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秦漢時期彪悍的老祖宗,秦漢皆以武立國,可以說秦漢的開國者都是在血雨腥風中走過來的。始皇帝是第一個統一天下的人,其氣概自不必說,漢高祖劉邦的一首《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的猛士兮守四方!”不僅是千古傳唱的名句,更是用短短的三句話抒發了劉邦的壯志和豪邁。

項羽哪怕是失敗也敗的乾淨利落,項羽失敗,幾千江東子弟命喪垓下,項羽辭別虞姬,再也沒有渡江苟活,而是選擇自殺成人。李清照在得知趙明誠棄城而投之後,也寫出“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等豪邁的詩詞,足以可見後人對於先輩風骨的讚揚。

造成老祖宗彪悍值降低,主要歸功於兩個人。其一便是司馬懿,司馬懿雖然建立了東晉,結束了三國鼎立,但他的名聲確實不怎麼好。而且司馬家族的統治大多都是攻於心計,與軍事一方面確實不算的突出,並且司馬家族的統治者並不是明君不考慮百姓的死活。司馬懿徵遼東時的作爲便是罪魁禍首,遼東郡自公孫度五代以來辛苦經營,盛極一時,甚至讓鮮卑等異族跪地求饒。

但是司馬懿破遼東之後,卻大肆屠殺,將遼東十五歲以上的成年男子屠殺,並且斬殺了諸多的將領,並將在遼東世代居住的漢人遷向內地。自此之後,留給了鮮卑等異族生存空間,並且再也沒有人能牽制這些異族,間接造成了之後五代十國的混亂割據。

其二則是五代十國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如果說司馬懿是間接的話,那麼石敬瑭稱之爲直接不爲過,石敬瑭勾結契丹認賊作父,以“燕雲十六州”爲代價換取遼太宗耶律德光的支持,雖然親信劉知遠苦勸稱臣即可,稱父則太過了,但是石敬瑭一意孤行引遼軍滅後唐創後晉。

“燕雲十六州”是軍事重地,是防禦遊牧民族進入中原的天然屏障,但是石敬瑭的拱手相讓使得契丹的鐵騎輕而易舉踏入中原,中原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也使得自此以後朝廷遷居南方,政治中心南移,只能被動防禦,再也沒有漢朝的時候驅逐契丹等異族的雄心壯志了。

文化潮流湧動

政治中心南移之後,文化的主潮流也發生了改變,自魏晉以來,我們的審美就變成了對“衛玠,潘安”這等嬌弱的美男子的追求,說其嬌弱並不爲過,畢竟有“看殺衛玠”的傳聞,當時人們對潘安的追求不亞於現代粉絲見到明星的瘋狂,駕車走在街上都能“擲果盈車”,可見當時人們對這“古代第一美男”的喜愛。

不止如此,魏晉時期盛行男子以粉敷面,簡單來說就是化妝,並且不是個例而是整個社會的風尚。有史記“動靜粉帛不去手,行步顧影”,這是說何晏走到哪都帶着妝粉,走路都不忘欣賞身姿。這樣的行爲哪怕是放在現代都很難接受一個男生能夠有如此“娘娘腔”的行爲,而在當時確實風尚,可見審美已經扭曲。唐詩、宋詞、元曲,唯獨魏晉在歷史上只留下了讓人不解的竹林七賢,和風流的名聲。

除此之外,個人感覺宋代對於後世的影響也頗嚴重。北宋前期整體還遺留有隋唐遺風,北宋是整體重文輕武,文人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首肯,舞文弄墨,詩詞歌賦。宋代將文化發展到極致,社會繁榮這一塊做的也不錯,但有一個不爭的事實,那便是宋朝一直被當時的遊牧民族吊打。

趙構建立南宋之後,便一直在圖發展,圖生存,敢打敢拼的作風在宋代消失殆盡。哪怕是一代名將岳飛、辛棄疾,在宋代也是不受待見,遺憾終身。而像趙明誠那樣棄城而逃的知府,卻能再次受到重用。

宋代前期被金人起伏,後面被蒙元滅亡。各種約束倒是在宋代出現不少,尤其是對於女子的各種限制,三從四德,從一而終,小家碧玉。這種審美觀與價值觀無形中又影響了後世上千年。

後記

我不想說現在,現在孩子們的價值觀確實也有待提高,他們特別喜歡硬漢鹿晗等新一代的人民藝術家,所以在整體感覺上面,我還是建議他們能多看一些老一代革命家艱苦奮鬥的歷史,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我們強大自身、攢足力氣、等待機會、瞬間爆發,一飛沖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