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老将王建国被淘汰,程璐、呼兰、Rock待定,杀入半决赛的是名叫杨蒙恩、何广智这样的纯新人,还有王勉、杨笠、颜怡颜悦这样的准新人。这件事如果放在几个星期之前,恐怕很多人都不太敢相信。

然而它确实发生了。《脱口秀大会》第三季1/3抢位赛的舞台上,六组共18位选手三三PK,每组竞演后一人晋级,一人待定,一人淘汰,就产生了上面的结果。一

直接晋级的六个人,包括庞博、杨笠、王勉、杨蒙恩、何广智,还有“一个双胞胎”颜怡颜悦。这六个或者说六组人中,严格来说只有庞博算是相对的老将,不过回想一下在2017年《脱口秀大会》第一季,他还只是一个新人,还没有从公司离职专职做脱口秀演员。而今,他已经算是晋级选手中的“老将”。

其余五个人都是新人,或者说相对庞博算是新人,有的人即使从事脱口秀时间不算短,但在观众眼中也属于相对陌生的新面孔。

所有选手都已经进行过三轮表演,先是50进25突围赛(后复活5人),再是30进18主题赛,如今1/3抢位赛也已竞演结束,6位选手加上call back复活的王建国率先晋级。待定的选手,再角逐剩余几个晋级名额。

如此说来,目前的晋级名单中只有一位算是真正的老将,那就是建国。二

王建国是从《今晚80后脱口秀》就开始接触本行业的真正老将,后来像李诞一样从幕后走上前台。不管是《吐槽大会》还是《脱口秀大会》,多年来总是少不了他胖胖的身影。

建国在往年的节目表演中做过很多尝试,包括模仿周云鹏一惊一乍的表演节奏,也多次给观众带来惊喜,决赛成绩多为“千年老二”。从本季《脱口秀大会》来看,他身为节目总编剧之一贡献当然不可抹杀,但如果单论现场表演,他并没有呈现出让人满意的演出。

可能是多年搞创作已经把自己“掏空”,可能是由于社交能力不足接触外界过少,建国的表演往往都是从情绪到情绪,从想法到想法,缺少故事,缺少人,很多时候十几分钟就是一直发牢骚。

这当然也算一种表演风格,但如果每场都是这样,就没办法给观众带来惊喜。很多时候能够感觉出,建国也想把那段文本写得尽量可笑,但由于缺乏实际的素材,只能在那里硬编,螺丝壳里做道场。

他应该也深知目前的创作局限,尤其看到那么多新人赶了上来,甚至赶超过去,因此在call back复活环节,一听到李诞宣布复活自己,脸上的表情没有兴奋,反而是失望和尴尬。

相对于建国,庞博算是新人。2017年庞博开始在《今晚80后脱口秀》参与表演,当年参加第一季《脱口秀大会》,没想到黑马一般一黑到底,最终拿到年度冠军,号称“脱口秀大王”。

而后庞博多年参加脱口秀节目,因优异的表现和俊朗高大的外表赢得关注,如今在笑果文化算是接广告最多的演员之一。此次参加第三季节目,庞博却呈现出高开低走的状态。第一期模仿《乘风破浪的姐姐》时他跳了起来,让李诞惊呼庞博新的状态终于到来。然而随后两场的表现,庞博的文本和表演都平淡了下来。三

说完老将,该说说那些晋级的新人了。

杨蒙恩的面孔非常新,绝大部分观众都不认识他。但他连续三场的表演都显得非常稳,没有出现过大的闪失,只是亮点够多还是不够多的问题。

杨蒙恩的表演重在表达,而且敢于冒犯,他让人印象最深的爆梗,就是以爷孙关系类比甲方乙方的关系,听得有过乙方痛苦经验的观众感同身受,同时又为对甲方的吐槽大呼过瘾。

在一定程度上,脱口秀是一种冒犯的艺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脱口秀尺度比较小,很多东西都无法冒犯,那就只能另辟蹊径,挑一些既能痛快吐槽又相对保险的对象进行论述。四

顺着“冒犯”这个茬口,正好说说也已顺利晋级的女演员杨笠。她一改第二季节目中的乖乖女形象,在本季舞台一战成名,俨然成为女性视角代言人,言语中多带“攻击性”,主要是面对直男的攻击。在“脱口秀女王”思文退赛之后,杨笠成为舞台上的女主角。

杨笠也算新人。在第二季的舞台上她表现一般,四场录制两场倒数第一,除了那个“是因为不喜欢吗”的梗,其余内容缺乏记忆点。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到第三季的舞台上杨笠开始大放异彩,表现力不仅超过脱下工装的赵晓卉,也超过早早退赛的思文,甚至比起建国、周奇墨来都不输阵仗,让人刮目相看。

在节目中,杨笠批评男人常常好为人师自以为是,当女人向他们诉说心事,他们绝不认为是说心事这么简单,女性一定是要从他们这里学到一些什么。那场表演的最后,她还说出所有男人都是“垃圾”。

尽管“垃圾”这个词并没有在节目中显示字幕,杨笠说得也非常小声——也可能是节目后期做了弱音处理,但观众一看她的口型,就明白那是在说什么。这一处尺度略大,引发很多网友尤其男性网友的不适。杨笠后来对此作出解释,她只是为了搞笑,因此有些过于用力。

可以想见,如果这件事反过来,男脱口秀演员对女性进行了此类吐槽,那绝对是女权主义者不能容忍的,引发众怒造成影响之后,那个男演员十有八九要正式道歉。五

再说何广智。

何广智也长着一副生面孔,而且是不那么帅的生面孔。他对“丑男”生活和低收入生活有长期的切身体会,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不幸,对脱口秀演员来讲不能说是幸运,至少不会认为过于倒霉。

观众有一类笑声的发出,是因为听到演员说自己的倒霉事,由此产生的优越感催发笑声。从这个意义上说,何广智的遭遇就是一个题材“宝藏”。

他说到丑男理发的场景,让包括罗永浩在内的嘉宾心有戚戚,他说他每月几千块钱的收入根本没有在上海买房的压力,还说起自己在拥挤地铁里的种种奇遇。

大部分脱口秀是在说自己的事情,或者演自己的事情,如果你的故事本身就容易引发共鸣,加上后期的技术处理就更容易出彩儿。李诞由此也感叹说,脱口秀演员最早都是说自己的事情,但随着演出的增多,自己的故事差不多讲完,创作就需要加强。六

脱口秀或者说单口喜剧,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在台上表演,而且基本就是以讲述的方式,聊天的方式进行。然而在《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就是有几个人不满足于单人独骑站台上说话,因此在表演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王勉几年前在《脱口秀大会》中亮相,就是抱着吉他上台。对那时的观众来说这种形式新则新矣,但并不足够吸引人,关键是几乎无法带来爆笑。后来王勉找来新人CY一起合作,歌词的故事性大大加强,但很多时候传递的的温暖,而不是笑声。

这一次王勉再度单人上台,仍旧抱着吉他,三场表演下来每次都能带来惊喜,甚至是最炸场的表演,引得嘉宾纷纷站起来,杨天真连笑十几分钟停不下来。

王勉在第一场吐槽了非理性追星,歌词大胆而巧妙,既对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追星现象进行吐槽,又不至于被他们找上门来追打。第二场,他唱到很多人都经历过的貌合神离的同事关系,很多细节不是楞编出来的,不少人就曾经那样做过,听到后既笑别人也笑自己。

第三场表演制造了炸场效应。王勉唱起《逃避之歌》,每个小节都是一个小故事,故事又分为上下两个段落,上面一段讲司空见惯的表面现象,下一段画风突转,揭露内心。

爸爸并没有来看自己,他只是不想和妈妈总待在一起,这样的内容加上王勉从平静到暴躁的风格转变,让人不得不捧腹。王勉也演出了状态,兴奋到手指被琴弦划破。李诞感叹,这是他看过最火爆的脱口秀现场表演。

那么,王勉的表演为什么这么吸引人?

是音乐和台词产生了化学反应。王勉每次弹出的旋律虽然算不上多么优美,但总是比较耐听,至少能让人饶有兴趣地听下来。不过如果配唱的只是平淡无奇的歌词,这样的旋律肯定不会大受欢迎。

重点在于歌词。王勉的歌词一定花费了很多心思和时间去创作,它们不同于一般的脱口秀台词,每一句的字数要基本相当,隔一句的尾字还要押韵,以便听上去更加上口入耳。

好歌词的魅力又是什么?听上去顺口顺耳,语意表达又合适妥帖,决不能为了押韵生编硬造语句不通。王勉的歌词没有犯这样的错误,基本都顺口且包袱儿不断。

这种包袱儿来自创作者的洞见本身,也来自观众对押韵的期待。如果他们每两句就能听到一句既顺耳又搞笑的歌词,就会充满期许地兴奋起来,笑料由此叠加和放大。赵本山、冯巩和黄宏在小品中都说过这样的四六句,曾经引得一时风潮。

让人期待的歌词配合上还算顺耳的旋律,王勉表演的魅力就凸显出来,第三场的爆棚表演几乎赢得满分。七

王勉的表演是和吉他在一起,颜怡颜悦的表演则是和姐妹在一起。这同样是一种舞台形式创新。

两个人上台表演演喜剧,很容易让人想起相声,或者日本的漫才,但很明显颜怡颜悦的表演不是相声也不是漫才,就是两个人说脱口秀。

相声和漫才的表演都是一个逗一个捧,两个人一般都有主从关系,逗哏抖出包袱儿,捧哏进行烘托和放大,基本还是有主次之分。而颜怡颜悦的表演没有严格的主角配角,两人的台词量相当,包袱儿的分配相差无几,可以说两个人都是主角——尽管其中一个脸更大一些。

她们的表演也并非相声中“子母哏”的形式,就像两个人斗嘴,而是你一句我一句讲述同一个故事,完成同一种表达,缺少其中一个就少了一半内容。

而从内容来看,颜怡颜悦没有浪费绝大部分人并没有的双胞胎身份,一些经历的说出既让人感觉陌生,又充满趣味,因为一般人从来都没有遇到过那样的情况,但双胞胎的视角又是那么可爱可笑。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她们善于自嘲。按理说两个人的颜值都足够高,至少在一众脱口秀演员中绝对拿得出手,但她们经常放下身段拿长相尤其是大脸和更大的脸制造笑料。而那次模仿《闪灵》双胞胎的神来之笔,让人惊叹。

除了成功晋级的这几位,豆豆、小北,包括短视频网红李雪琴,这些新人也都拥有各自独特的表演风格。尤其是节奏非常之好的豆豆。八

一场脱口秀大赛,几轮比赛下来入局决赛的基本都是新人演员,这也许是老将和新人的创作规律使然,但也绝对是脱口秀这些喜剧形式的魅力所在。

试想如果这是一场全国性的相声比赛,新人老将一起参加,最终进入决赛的演员有没有可能大部分都是新人?可能性不大。

相声同为引人发笑的艺术,它在中国的历史比脱口秀长太多,一代一代的传承即是优势,同时客观上也形成一定的负担。错综复杂的师承关系和门户之见,很可能使得比赛现场变得不那么纯粹,老将们不愿退出历史舞台,新人们背后山头林立,各种的关系平衡在所难免,最终的结局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并不是完全凭本事吃饭,而是多方妥协的结果了。

不论辈分,强者居上,希望历史包袱小的脱口秀行业,能够永远保持这样的习惯和锋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