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老將王建國被淘汰,程璐、呼蘭、Rock待定,殺入半決賽的是名叫楊蒙恩、何廣智這樣的純新人,還有王勉、楊笠、顏怡顏悅這樣的準新人。這件事如果放在幾個星期之前,恐怕很多人都不太敢相信。

然而它確實發生了。《脫口秀大會》第三季1/3搶位賽的舞臺上,六組共18位選手三三PK,每組競演後一人晉級,一人待定,一人淘汰,就產生了上面的結果。一

直接晉級的六個人,包括龐博、楊笠、王勉、楊蒙恩、何廣智,還有“一個雙胞胎”顏怡顏悅。這六個或者說六組人中,嚴格來說只有龐博算是相對的老將,不過回想一下在2017年《脫口秀大會》第一季,他還只是一個新人,還沒有從公司離職專職做脫口秀演員。而今,他已經算是晉級選手中的“老將”。

其餘五個人都是新人,或者說相對龐博算是新人,有的人即使從事脫口秀時間不算短,但在觀衆眼中也屬於相對陌生的新面孔。

所有選手都已經進行過三輪表演,先是50進25突圍賽(後復活5人),再是30進18主題賽,如今1/3搶位賽也已競演結束,6位選手加上call back復活的王建國率先晉級。待定的選手,再角逐剩餘幾個晉級名額。

如此說來,目前的晉級名單中只有一位算是真正的老將,那就是建國。二

王建國是從《今晚80後脫口秀》就開始接觸本行業的真正老將,後來像李誕一樣從幕後走上前臺。不管是《吐槽大會》還是《脫口秀大會》,多年來總是少不了他胖胖的身影。

建國在往年的節目表演中做過很多嘗試,包括模仿周雲鵬一驚一乍的表演節奏,也多次給觀衆帶來驚喜,決賽成績多爲“千年老二”。從本季《脫口秀大會》來看,他身爲節目總編劇之一貢獻當然不可抹殺,但如果單論現場表演,他並沒有呈現出讓人滿意的演出。

可能是多年搞創作已經把自己“掏空”,可能是由於社交能力不足接觸外界過少,建國的表演往往都是從情緒到情緒,從想法到想法,缺少故事,缺少人,很多時候十幾分鍾就是一直髮牢騷。

這當然也算一種表演風格,但如果每場都是這樣,就沒辦法給觀衆帶來驚喜。很多時候能夠感覺出,建國也想把那段文本寫得儘量可笑,但由於缺乏實際的素材,只能在那裏硬編,螺絲殼裏做道場。

他應該也深知目前的創作侷限,尤其看到那麼多新人趕了上來,甚至趕超過去,因此在call back復活環節,一聽到李誕宣佈復活自己,臉上的表情沒有興奮,反而是失望和尷尬。

相對於建國,龐博算是新人。2017年龐博開始在《今晚80後脫口秀》參與表演,當年參加第一季《脫口秀大會》,沒想到黑馬一般一黑到底,最終拿到年度冠軍,號稱“脫口秀大王”。

而後龐博多年參加脫口秀節目,因優異的表現和俊朗高大的外表贏得關注,如今在笑果文化算是接廣告最多的演員之一。此次參加第三季節目,龐博卻呈現出高開低走的狀態。第一期模仿《乘風破浪的姐姐》時他跳了起來,讓李誕驚呼龐博新的狀態終於到來。然而隨後兩場的表現,龐博的文本和表演都平淡了下來。三

說完老將,該說說那些晉級的新人了。

楊蒙恩的面孔非常新,絕大部分觀衆都不認識他。但他連續三場的表演都顯得非常穩,沒有出現過大的閃失,只是亮點夠多還是不夠多的問題。

楊蒙恩的表演重在表達,而且敢於冒犯,他讓人印象最深的爆梗,就是以爺孫關係類比甲方乙方的關係,聽得有過乙方痛苦經驗的觀衆感同身受,同時又爲對甲方的吐槽大呼過癮。

在一定程度上,脫口秀是一種冒犯的藝術。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的脫口秀尺度比較小,很多東西都無法冒犯,那就只能另闢蹊徑,挑一些既能痛快吐槽又相對保險的對象進行論述。四

順着“冒犯”這個茬口,正好說說也已順利晉級的女演員楊笠。她一改第二季節目中的乖乖女形象,在本季舞臺一戰成名,儼然成爲女性視角代言人,言語中多帶“攻擊性”,主要是面對直男的攻擊。在“脫口秀女王”思文退賽之後,楊笠成爲舞臺上的女主角。

楊笠也算新人。在第二季的舞臺上她表現一般,四場錄製兩場倒數第一,除了那個“是因爲不喜歡嗎”的梗,其餘內容缺乏記憶點。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到第三季的舞臺上楊笠開始大放異彩,表現力不僅超過脫下工裝的趙曉卉,也超過早早退賽的思文,甚至比起建國、周奇墨來都不輸陣仗,讓人刮目相看。

在節目中,楊笠批評男人常常好爲人師自以爲是,當女人向他們訴說心事,他們絕不認爲是說心事這麼簡單,女性一定是要從他們這裏學到一些什麼。那場表演的最後,她還說出所有男人都是“垃圾”。

儘管“垃圾”這個詞並沒有在節目中顯示字幕,楊笠說得也非常小聲——也可能是節目後期做了弱音處理,但觀衆一看她的口型,就明白那是在說什麼。這一處尺度略大,引發很多網友尤其男性網友的不適。楊笠後來對此作出解釋,她只是爲了搞笑,因此有些過於用力。

可以想見,如果這件事反過來,男脫口秀演員對女性進行了此類吐槽,那絕對是女權主義者不能容忍的,引發衆怒造成影響之後,那個男演員十有八九要正式道歉。五

再說何廣智。

何廣智也長着一副生面孔,而且是不那麼帥的生面孔。他對“醜男”生活和低收入生活有長期的切身體會,這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種不幸,對脫口秀演員來講不能說是幸運,至少不會認爲過於倒黴。

觀衆有一類笑聲的發出,是因爲聽到演員說自己的倒黴事,由此產生的優越感催發笑聲。從這個意義上說,何廣智的遭遇就是一個題材“寶藏”。

他說到醜男理髮的場景,讓包括羅永浩在內的嘉賓心有慼慼,他說他每月幾千塊錢的收入根本沒有在上海買房的壓力,還說起自己在擁擠地鐵裏的種種奇遇。

大部分脫口秀是在說自己的事情,或者演自己的事情,如果你的故事本身就容易引發共鳴,加上後期的技術處理就更容易出彩兒。李誕由此也感嘆說,脫口秀演員最早都是說自己的事情,但隨着演出的增多,自己的故事差不多講完,創作就需要加強。六

脫口秀或者說單口喜劇,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在臺上表演,而且基本就是以講述的方式,聊天的方式進行。然而在《脫口秀大會》的舞臺上,就是有幾個人不滿足於單人獨騎站臺上說話,因此在表演形式上進行了創新。

王勉幾年前在《脫口秀大會》中亮相,就是抱着吉他上臺。對那時的觀衆來說這種形式新則新矣,但並不足夠吸引人,關鍵是幾乎無法帶來爆笑。後來王勉找來新人CY一起合作,歌詞的故事性大大加強,但很多時候傳遞的的溫暖,而不是笑聲。

這一次王勉再度單人上臺,仍舊抱着吉他,三場表演下來每次都能帶來驚喜,甚至是最炸場的表演,引得嘉賓紛紛站起來,楊天真連笑十幾分鐘停不下來。

王勉在第一場吐槽了非理性追星,歌詞大膽而巧妙,既對一些常人無法理解的追星現象進行吐槽,又不至於被他們找上門來追打。第二場,他唱到很多人都經歷過的貌合神離的同事關係,很多細節不是楞編出來的,不少人就曾經那樣做過,聽到後既笑別人也笑自己。

第三場表演製造了炸場效應。王勉唱起《逃避之歌》,每個小節都是一個小故事,故事又分爲上下兩個段落,上面一段講司空見慣的表面現象,下一段畫風突轉,揭露內心。

爸爸並沒有來看自己,他只是不想和媽媽總待在一起,這樣的內容加上王勉從平靜到暴躁的風格轉變,讓人不得不捧腹。王勉也演出了狀態,興奮到手指被琴絃劃破。李誕感嘆,這是他看過最火爆的脫口秀現場表演。

那麼,王勉的表演爲什麼這麼吸引人?

是音樂和臺詞產生了化學反應。王勉每次彈出的旋律雖然算不上多麼優美,但總是比較耐聽,至少能讓人饒有興趣地聽下來。不過如果配唱的只是平淡無奇的歌詞,這樣的旋律肯定不會大受歡迎。

重點在於歌詞。王勉的歌詞一定花費了很多心思和時間去創作,它們不同於一般的脫口秀臺詞,每一句的字數要基本相當,隔一句的尾字還要押韻,以便聽上去更加上口入耳。

好歌詞的魅力又是什麼?聽上去順口順耳,語意表達又合適妥帖,決不能爲了押韻生編硬造語句不通。王勉的歌詞沒有犯這樣的錯誤,基本都順口且包袱兒不斷。

這種包袱兒來自創作者的洞見本身,也來自觀衆對押韻的期待。如果他們每兩句就能聽到一句既順耳又搞笑的歌詞,就會充滿期許地興奮起來,笑料由此疊加和放大。趙本山、馮鞏和黃宏在小品中都說過這樣的四六句,曾經引得一時風潮。

讓人期待的歌詞配合上還算順耳的旋律,王勉表演的魅力就凸顯出來,第三場的爆棚表演幾乎贏得滿分。七

王勉的表演是和吉他在一起,顏怡顏悅的表演則是和姐妹在一起。這同樣是一種舞臺形式創新。

兩個人上臺表演演喜劇,很容易讓人想起相聲,或者日本的漫才,但很明顯顏怡顏悅的表演不是相聲也不是漫才,就是兩個人說脫口秀。

相聲和漫才的表演都是一個逗一個捧,兩個人一般都有主從關係,逗哏抖出包袱兒,捧哏進行烘托和放大,基本還是有主次之分。而顏怡顏悅的表演沒有嚴格的主角配角,兩人的臺詞量相當,包袱兒的分配相差無幾,可以說兩個人都是主角——儘管其中一個臉更大一些。

她們的表演也並非相聲中“子母哏”的形式,就像兩個人鬥嘴,而是你一句我一句講述同一個故事,完成同一種表達,缺少其中一個就少了一半內容。

而從內容來看,顏怡顏悅沒有浪費絕大部分人並沒有的雙胞胎身份,一些經歷的說出既讓人感覺陌生,又充滿趣味,因爲一般人從來都沒有遇到過那樣的情況,但雙胞胎的視角又是那麼可愛可笑。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她們善於自嘲。按理說兩個人的顏值都足夠高,至少在一衆脫口秀演員中絕對拿得出手,但她們經常放下身段拿長相尤其是大臉和更大的臉製造笑料。而那次模仿《閃靈》雙胞胎的神來之筆,讓人驚歎。

除了成功晉級的這幾位,豆豆、小北,包括短視頻網紅李雪琴,這些新人也都擁有各自獨特的表演風格。尤其是節奏非常之好的豆豆。八

一場脫口秀大賽,幾輪比賽下來入局決賽的基本都是新人演員,這也許是老將和新人的創作規律使然,但也絕對是脫口秀這些喜劇形式的魅力所在。

試想如果這是一場全國性的相聲比賽,新人老將一起參加,最終進入決賽的演員有沒有可能大部分都是新人?可能性不大。

相聲同爲引人發笑的藝術,它在中國的歷史比脫口秀長太多,一代一代的傳承即是優勢,同時客觀上也形成一定的負擔。錯綜複雜的師承關係和門戶之見,很可能使得比賽現場變得不那麼純粹,老將們不願退出歷史舞臺,新人們背後山頭林立,各種的關係平衡在所難免,最終的結局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並不是完全憑本事喫飯,而是多方妥協的結果了。

不論輩分,強者居上,希望歷史包袱小的脫口秀行業,能夠永遠保持這樣的習慣和鋒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