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後,在20世紀60年代的掀起了“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的熱潮。大寨是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大寨鄉,大慶就是大慶油田。“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絕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代表了當時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情。在當時,全國掀起了比學趕幫超的建設熱潮,大慶和大寨都是當時的先進典型。

大慶油田是工業戰線的先進典型,先進人物就是前面提到的鐵人王進喜。農業學大寨,大寨就是農業戰線的先進典型。“農業學大寨”還成就了大寨的領導者,大寨就是在他的帶領下成爲先進典型,這個人在後來還成爲了新中國的副總理。

這個先進人物是誰呢?他就是陳永貴。

陳永貴,1915年出生,他的出生地是山西省昔陽縣沾城鎮小南山。由於生活所迫,在1920年也就是陳永貴5歲的時候,他的父親陳志如帶着陳永貴逃荒來到大寨。所以陳永貴不是土生土長的大寨人。不幸的是,在陳永貴6歲的時候也就是在1921年,陳永貴的父親病逝,陳永貴成爲孤兒。爲了生活,陳永貴只能靠爲地主放羊爲生。

1943年,這一年,陳永貴28歲,他與八路軍有了聯繫。1944年29歲的陳永貴因爲爲八路軍送信被日本人抓進警察所。陳永貴後來被保釋,到昔陽城內一家燒餅店當夥計。1945年昔陽解放,陳永貴等大寨貧苦農民獲得新生。

1946年土地改革後,陳永貴一家分得1眼窯洞、 3間房屋、13畝土地和少量浮財,同年冬陳永貴把4個年過半百的老漢和6個15歲左右的娃娃組織在一起,成立了另一個互助組,1947年陳永貴參加民兵支前,在“正太戰役”中表現突出,受到上級表彰。1948年12月陳永貴任大寨村生產委員,不久擔任大寨黨支部副書記。

陳永貴處處爭先,逐漸成爲先進典型,1952年38歲的陳永貴以三等豐產模範互助組代表身份出席山西省農業豐產勞動模範代表會議,被評爲山西省農業模範, 所領導的互助組被評爲省級模範互助組,1952年12月擔任大寨村黨支部書記。

陳永貴任大寨村支部書記以後,帶領農民制定了改造大自然的規劃,憑着扁擔、籮筐、鋤頭、鐵鎬,硬是在土石山上開了溝,造了地,蓄了水,保了糧,並取得巨大成功。陳永貴事蹟被肯定,併成爲全國的榜樣。

1975年61歲的陳永貴被任命爲國務院副總理,成爲農民總理。陳永貴當選副總理後,很多公衆場合,仍將一條白毛巾紮在頭上,保持了本色,老百姓親切地稱他爲“永貴大叔”。

考慮到多方面原因,1980年66歲的陳永貴辭去副總理職務。1983年,69歲的陳永貴成爲北京東郊農場任顧問。1986年陳永貴病逝於北京醫院,享年72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