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劉浩時,會覺得她有些內向靦腆,話不多,常微笑着,對談到的話題都給以簡潔明瞭的回答。經過幾分鐘短暫的破冰過程後,才發現她內心的活潑和陽光,在生活裏其實是一個非常可愛、有趣的姑娘。

在工作中,她又和生活中的隨意不同,對待項目和客戶認真而執着,對專業和工作的理解紮實而詳盡,侃侃而談,與人們對年輕的“90後”印象大相徑庭。

2019年底,劉浩進入摩爾行銷傳媒工作5年半之後,她成爲了公司的合夥人。這讓她感到激動,也有些忐忑。從一名全無經驗的銷售成長爲合夥人,這條路徑很少見,也很勵志。

摩爾是南京著名的線下行銷場地供應商,爲地產、汽車、金融、快消品等行業提供線下推廣和拓客管理服務。但在加入摩爾之前,劉浩對這個行業一無所知,只是憑藉多年來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積累,與公司和團隊一起成長。

回想當初,她對人生和工作的設想只是找一份還不錯的工作,在南京站穩腳跟,沒想到幾年下來已經走了這麼遠。

經歷過迷茫,也經歷過低潮,她始終能在時間的考驗下站立起來,就像她經常說的,未來有太多未知,我們只要把當下的事情做好,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2014年9月的一天,剛入職摩爾行銷傳媒做銷售不久的劉浩去拜訪約好的客戶商談合作,整個下午,她都在門外等待。客戶因爲會議延長,遲遲不能抽身見她,她從下午一直等到日薄西山,等到夜幕降臨,最終也沒能如約會面。中間她也聯繫了幾次客戶,但似乎客戶的會議中討論的事情出了問題,她不好意思再催問,給老闆發信息問怎麼辦。

那時已經是晚上10點了。老闆的電話立刻打過來,說你先回去吧。多年後劉浩回想起來,仍對當時的窘況記憶猶新。事實上直至現在,她也不認爲自己在銷售方面有多少天分,如果說有什麼祕訣的話,那就是“真誠”。

她就這樣真誠地一直等着,沒有急躁,沒有抱怨。客戶沒料到她竟能等到那麼晚,對她刮目相看:“這個‘90後’姑娘不簡單。”第二年春天,客戶在項目有需求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她,想到了摩爾,雙方順利建立了合作關係。

這件事改變了老闆和客戶對“90後”的固有看法。以前人們給“90後”的標籤大多是“不靠譜、叛逆、自我爲中心”,但劉浩向他們證明了,“90後”也可以是真誠、靠譜的,與出生年代無關。

自認性格不合適並且從無銷售經驗的劉浩就是憑藉着“真誠、靠譜”,給客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慢慢積累起自己的業務資源,隨着摩爾一步步成長。在她的描述中,雖然成長過程慢得有些令人難耐,但她堅持着,逐步從一個業務小白變成銷冠,變成合夥人。

加入摩爾行銷傳媒前,劉浩在南京辛苦地漂着。

她是學工程管理出身的,畢業後來到東北,在父親的公司工作過一段時間,儘管收入還不錯,但她不願總是靠着父親的廕庇,想自己闖蕩一下,2012年她離開東北,來到南京,工資驟降,除去房租生活費等開支,一個月基本剩不下什麼錢。

她與堂姐合租住在一起,堂姐的一個同學有時會來做客,她是做地產媒體銷售工作的,打扮舉止行爲見識都讓劉浩深感羨慕。劉浩也開始找類似的銷售工作,在網上投了很多簡歷。

那時摩爾行銷傳媒剛剛成立,創始人在地產行業任職多年,深諳這個行業的運行規律,2014年,他判斷以往“坐門待客”的方式會越來越難,而在人流量大的商場、超市、社區等場合進行線下主動拓客的方式將會成爲一種有效的方式,於是他離開地產行業,創立了摩爾行銷傳媒,一方面積累線下場地資源,一方面開拓品牌客戶,進行拓客管理服務。

劉浩接到了摩爾的面試通知,面試過程並不很順利,但老闆沒有明確拒絕她。她決定試一試,第二個星期一就來上班了。

沒有銷售經驗和行業經驗,沒有客戶資源,沒有人脈關係,一張白紙的劉浩與一家初創立正在起步的公司即將共同踏上征程。然而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裏,她是在反覆懷疑自己和不斷堅定信念當中度過的——很多次她覺得自己可能是不太適合做銷售工作,想要放棄,就給自己鼓氣:“我是出來要自己闖蕩的,不信連一單都開不了。”

開單,就是她最初半年裏唯一的信念。她不斷地拜訪客戶,向客戶介紹摩爾的拓客服務,其間父親也常在電話裏勸她回到身邊。直到她終於開了第一單,每一天的努力終於有了迴響,她激動得立刻給父親打電話分享自己的快樂:“爸爸我行了,你不會再讓我回去了吧?”

換做別人,那半年的時光想必是非常艱難的,近半年裏沒有業績,單從內心裏也很難接受,劉浩能堅持下來,是付出了極大毅力的。

每天早晨,她到公司打卡,開始打電話約見目標客戶,計劃行程安排,然後逐個去拜訪,常常要到很晚纔回來,跟老闆彙報這一天的工作,把拜訪客戶的過程詳情,甚至客戶說的話,都一一彙報,纔打卡下班回家。銷售經常在外奔波,很少有人是這樣工作的,老闆也多次告訴她自主安排時間就好不用每天打卡,但她還是堅持着。

“剛開始不太懂,也沒有業績,只有這樣我才能覺得今天的工作我是完成了的,纔會有歸屬感。”

也許是這種誠懇的態度打動了老闆。眼看着別的銷售業績不菲,而自己一天天空手而回,內心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她一度萌生退意,也提過辭職,她覺得領着公司的薪水卻不能帶來業績,心裏愧對公司。

在劉浩眼裏,老闆是一個“結果導向,要求嚴格”的人,但面對她的憂慮老闆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你每天把公司的資料送給客戶,讓別人知道我們摩爾,這個工作你做得很好啊,就當是公司請了一個行走的廣告機。”

他看得到劉浩的努力,也願意給這個年輕人一些時間來成長。

老闆態度裏的肯定對她意義很大,她放下心裏的忐忑和歉疚之情,相信自己對公司是有價值的,每天上班前她都給自己打氣,儘管對於未來還沒有太多把握,但把當下的事情做好,總會有云開日出的那一天。

與此同時,摩爾行銷的模式逐漸在地產行業裏滲透生根,越來越多的地產客戶對這種線下拓客服務產生興趣,業務和客戶基礎都迅速累積起來,創始人當初的預見成了現實。

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對行銷下的定義是:“行銷管理是一門選擇目標市場,並通過創造、溝通、傳送優越的顧客價值,以獲取、維繫、增加顧客的藝術和科學。”

行銷拓客這一方式早已有之,但在南京將之運用在地產行業,摩爾算是先行者。可以說,摩爾是創始人根據自己多年的地產市場經驗和對未來的預判,開創性地爲這個行業設計了行銷拓客管理服務。事實上,行銷拓客管理並不只適用於地產行業,在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的今天,汽車、金融、消費品、旅行、互聯網等幾乎全部行業都同樣適用。

簡言之,就是打破傳統的待客上門的銷售方式,走到目標客戶羣中去,用展會、路演、巡展等方式主動接觸客戶,讓客戶對自己的品牌和產品形成認知。

摩爾成立之初,就藉着先發優勢,成爲南京覆蓋率最高的行銷場地供應商,線下場地資源囊括大型商超、商業圈、企事業單位、社區廣場等人流聚集的場所,尤其是德基、金鷹、萬達等大型高端Shopping Mall,摩爾擁有獨家代理權。

摩爾的優勢和發展勢頭也成爲劉浩堅持下去的底氣,她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做“不鳴則已,一鳴驚人”,2014年底完成第一筆業務訂單後一發不可收拾,合作開始連續起來,然後她給自己定了下一個目標——業績爭中游。只用了一年時間,她就在整個公司的銷售團隊排在了第三位,她又有了新的目標——於是,2016年她成爲了銷售冠軍。

“我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的訣竅,就是和人交流要真誠吧。”她這樣總結自己的躍升之路,“每個階段我都給自己定一個目標,努力去實現,就這樣一步一步往上走。”

業績的成長讓劉浩變得越來越自信,她從最初約見客戶時除了介紹業務之外無話可說的靦腆姑娘,到現在與客戶坐在一起談笑風生,回望來路,她可以明顯感覺到自己在這幾年間的蛻變。

伴隨劉浩的蛻變,摩爾也像滾雪球一樣積累着越來越多的場地資源和客戶渠道,並且把業務從以房地產爲主擴展到幾乎全行業,在南京的行銷拓客管理領域成爲不折不扣的獨角獸。

談到自己和摩爾的成功,劉浩這樣認爲:“應當歸功於老闆的眼界和格局,能夠預見未來的發展趨勢,能夠代理這麼多場地資源;另外還有我們的團隊付出,無論是設計、銷售,還是執行,我們的專業度和服務水準都非常高,所以能夠得到客戶的認可。”

從摩爾成立伊始,創始人就不滿足於當時南京市場上主流的二維展示設計,有意組建了擅長三維呈現的設計團隊,有不少設計師是從上海請來的,這讓摩爾的線下展示在設計理念、技術、視野上都佔有優勢。

“我們會根據客戶的需求,確定目標人羣和區域,給客戶推薦最適合的商圈資源,再根據客戶產品及商圈的定位和調性來設計方案,然後去執行。”很多客戶拿到摩爾的方案時都感到眼前一亮,一次通過。

在執行環節,銷售團隊也要持續跟進服務,劉浩隨時要對客戶的需求改變和合作過程中的調整做好準備,有時深夜裏也要從牀上起來外出去處理室外廣告和展示的問題,對這一切她早已經習慣了,“客戶遇到問題,你就要第一時間幫他解決,所以他纔會信任我。”

源於她的真誠和陽光,以及工作中的熱情,她的客戶很多會從工作關係轉變成朋友般的信任關係,劉浩對此很有些感恩的情緒,正是這份信任讓她從2014年到現在,從一個毫無經驗的銷售成長爲公司合夥人。同樣讓她感恩的,還有老闆對她的信任,這是她在訪談過程中反覆提及的一點。

成爲合夥人之後,她又肩負了更多關於公司和團隊的責任,會更多地站在行業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也更多地想要與團隊一起進步,共同成長,共同面對未來。

對話劉浩:世界很大,要多去看看

城品人物:你在生活裏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劉浩:生活裏我是比較隨意的,跟在工作中的狀態不太一樣。

城品人物:最近有沒有什麼想做的事情?

劉浩:想出去玩,去沒有人的山裏,去感受一下跟大自然融爲一體的感覺。

城品人物:你平時喜歡旅行嗎?最喜歡去什麼樣的地方?

劉浩:喜歡,我經常會自駕去旅行。我去過最喜歡的地方是新疆,當時是跟兩個女生朋友從烏魯木齊自駕,玩了10天。其實每天都是在路上開車,但是到達終點的時候,看到那些風景,包括路上看到的風景,心靈的感受非常震撼。

一路上我深刻地覺得外面的世界實在是太大了,我們不能只在一個地方固守,要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有時候路上會感到辛苦,但是與我看到的風景相比,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其實跟人生的經歷是一樣的。

城品人物:如果可以對10年前的自己說一句話,你會說什麼?

劉浩:10年前我還沒畢業,我會跟那時候的自己說“趁現在多讀點書”。

我可能沒有太多時間去走萬里路,但可以多讀書讓自己的知識儲備更多。我們跟客戶溝通的時候,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專長,都不一樣,當我的見識和儲備更多的時候,能夠更好地理解他,溝通起來就比較容易。

城品人物:你平時喜歡讀什麼書?

劉浩:我喜歡哲學類的,像王陽明的《心學》;還有歷史類,如果我不做現在的工作,我想做一個歷史老師。

城品人物:爲什麼會選擇歷史?

劉浩:我覺得無論是時代、朝代的發展更替,還是歷史人物的經歷,很多都是相通的,你可以從歷史變遷中感受到很多力量,我想把這些力量傳遞給學生,讓他們在以後的人生中更好地成長。

城品人物:你在生活裏有什麼愛好?

劉浩:讀書,還有健身。以前健身是去健身房,現在不太去健身房了,就是自己在家裏健身。我覺得健身的過程就是對自己意志的磨練過程。

城品人物:如果每天有25個小時,多的一個小時你會用來做什麼?

劉浩:我想跟父母在一起。我們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現在父母也不在身邊,我想有更多時間可以跟他們陪伴在一起。

城品人物:請描述一件讓你感觸深刻的事。

劉浩:有一次我從老家離開要回南京的時候,已經上車了,爺爺招手讓我停下來,他給我拿了一盒雞蛋。等我回到南京以後打開,裏面的每個雞蛋都用紙包好,整整齊齊地放在盒子裏,我覺得非常感動。家人之間的關心真的很動人。

其實不只是家人,朋友之間也是這樣,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這種感情是彌足珍貴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