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德軍如同開了卦一般屢戰屢勝,橫掃了大半個歐洲大陸,甚至連陸戰強國法國都沒能撐過四十天就被德給滅國了,德國軍威之盛令人驚愕,但最後還是被蘇聯老大哥給教做人了。

直到現在,仍然有不少的朋友認爲,德國距離戰爭勝利只差一步之遙,僅僅是一座莫斯科城的問題,事實果真如此嗎?

這個觀點在下不敢苟同,我認爲德國距離二戰勝利差的遠,很遠,非常遠。

拋去道義上的正惡論,我們從世界戰爭大勢、蘇德雙方戰略佈局、軸心國內部問題三個角度入手,探尋一下德國必敗的三點原因。

首先,要明確當時的世界格局,並不是德國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它只能算是歐洲地區的一個區域性霸主,甚至比較美、蘇它還處於劣勢。同時期世界範圍內依然是羣雄爭霸的態勢,美國稱雄於美洲,準備坐山觀虎鬥,悶聲發大財,蘇聯在西伯利亞苦練內功,致力於提升經濟。唯獨德國不安分,拉着幾個小弟,接連挑起了一、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戰場有了成績後,野心也與日俱增,準備對比他強大的蘇聯下手,認不清時勢又怎能不敗。

其次,德國在歐洲的勝利,也刺激了蘇聯的出兵衝動,斯大林不可能眼睜睜的等着德國征服了英法後,抽出所有兵力來對付自己,所以一定會在英德陷入僵局的時候出手,但是蘇聯很清楚,與其拉這麼長的戰線花錢打德國,還不如以逸待勞利用戰略縱深拖垮德軍,即便是莫斯科丟了,莫斯科身後還有10多個大城市可供蘇軍節節抗擊,等待戰略反攻的機會,可是現在人家斯大林連象徵意義上的莫斯科魚餌都不願意丟給希特勒,用天時、地利、人和一樣有能力阻滯德軍的擴張步伐。

而德軍在前期之所以能夠勢如破竹,在於歐洲各國對閃電戰術的不適應,說白了就是德軍沒按套路出牌,讓摸不着頭腦的國家懵了,尤其是法國,輸的是真的窩囊,而中後期德國就發揮不出閃電戰速戰速決的效果了,於是德國陷入了持久戰和人口消耗戰的死穴之中。

且不說蘇聯這個強敵以逸待勞,德國的人口、經濟、資源沒有哪一個可以支撐它完成更大的軍事擴張,再退一步講,即便是你德國打下了偌大的亞歐大陸,你德國總兵力足夠駐防各地嗎?能夠有效管理嗎?缺乏後勁的德國最終依然難逃失敗的宿命。

最後,軸心國內部也是矛盾重重,最致命的一點是協同作戰的敗筆,到了最後基本上都是各自爲戰,把原有的戰略部署徹底打亂,唯一靠譜的盟友日本還操之過急的襲擊了美國珍珠港,美國的參戰更是加速了軸心國的敗亡。當然,也有一些不確定的能否扭轉頹勢的因素,比如說假如德國率先製造出了原子彈呢,也許就改寫了歷史的發展走勢,但是歷史沒有假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