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的[信条]如期上映,身边的小伙伴昨晚已经刷了一波,有些直言不讳:一遍不够,刷两遍,有些则说:第一遍如黄酒,后半程上头。至于[信条]到底怎么样?不如听听他们怎么说。她这样说

艾玛·托马斯:[信条]是一部暑期大片

艾玛·托马斯([信条]制片人,诺兰的妻子) :“我宁愿制作一部观众喜欢,观众沉浸其中的影片,也不愿制作一部获了很多奖,却没有打动观众的影片。奥斯卡奖项什么的,当然让人心动,但那从来不是我和克里斯托弗 · 诺兰制作电影的初衷,我们的初心,永远是为了观众。”

从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大学期间的短片开始,我就在跟他合作,这一部可谓是他导演生涯,最具野心,规模最为庞大的电影。筹备期间,我们其实跟拍之前几部没有什么区别,深呼吸,然后一步一步往前走。

很多人提到说克里斯在原创方面,尤其是科幻方面的原创,十分大胆。

一方面,这源于克里斯的拍片原则,他只拍摄自己想看的影片。

另一方面,在大片厂越来越不敢冒险的大环境下,我们是幸运的,这源于之前影片的(口碑和票房的)成功,比如[盗梦空间]或是[星际穿越],如果没有他前作的成功案例,说不定也不能筹拍。

我们在构思新作的时候,有时会想,应该是拍一部小片呢?还是拍一部大片呢?在故事上,我们敢不敢大胆一点呢?因为之前的成功,我们才有信心大胆地创作,我认为这是相辅相成的,[信条]也是如此。

我们很幸运,疫情没有影响到影片的后期制作,因为参与后期制作的团队,绝大多数,都可以在家完成各自的工作。

在4月29日的时候我们开始了最后的混音工作,影片后期制作基本按照既定日程进行中。

有一点,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那就是我们前期制作的时间,以这种规模的电影来衡量,非常短,短到很多人很震惊。

其实呢,在创作剧本阶段,克里斯就会找艺术指导内森·克劳利参与进来,对拍摄地点,一些场景的设计,开始有一个大致的雏形。

在克里斯继续创作的过程中,内森就会跟勘景的人员一起在现实中寻找潜在的外景地。随后克里斯会跟内森一起,在短时间内,勘察很多外景地。这是个很有趣的创作过程。

左三为内森·克劳利

我们最早在美国洛杉矶开拍,随后去了爱沙尼亚、丹麦、英国伦敦、印度、挪威、意大利,然后再回到美国。拍摄地点之多,超乎我们自己的想象,太疯狂了。但是这么多外景地,给这部电影带来了更多的色彩,也拓宽了影片的维度。

影片的细节,我不能透露太多,因为我和克里斯都喜欢看电影前,对影片一无所知的那种感觉。有些影片的预告物料,感觉把整个故事都交代出来了。

拍摄之前的一些影片,比如[蝙蝠侠:黑暗骑士],大卡车那场戏,还有医院的爆破戏,都是重头,让人很头疼,准备得非常充分,大家都高度紧张。

我只能说拍摄这部影片,似乎每周,都有类似的场景要拍摄,我每次翻开时间表,都心里一紧,下周又是重头戏。追车戏,规模非常大,还有涉及到船、大飞机的动作戏,总之大场景几乎周周都在拍。

克里斯习惯于跟同样的团队合作,不过这一次,配乐和剪辑都是第一次合作。

最开始的时候肯定都会有一些紧张的情绪,得知老搭档档期冲突或是别的什么原因,不能再次合作。但是在我看来,新的血液激发了克里斯的创作能量,其结果大家可以在最终的成品中看到。(此次剪辑师为[婚姻故事]的詹妮弗·拉梅,配乐师为[黑豹]的路德维格·戈兰松)

路德维格·戈兰松他们这样说

“选角导演诺兰”

从诺兰早期的作品,我们知道他能一个人包办编剧、导演、监制、摄影、剪辑五大职位,现在他似乎又成了选角导演,当然,他只负责选主角。

约翰·大卫·华盛顿(饰 The Protagonist)

我的选角经历大致是这样,接到电话,得知克里斯托弗·诺兰想跟我碰个面。我当时的想法是,不管会面成功与否,我都已经超满足了。因为我已经得到了难得的机会,可以跟这种传奇导演面对面。光是见了面聊聊天,我以后都可以拿出去炫耀(玩笑)。

见面时,我们聊了各自喜欢什么电影,哪些电影启发了我们,我们聊了各自的家庭,话题范围很大,几乎什么都聊了,就是没有聊他要拍摄的这部神秘作品。

所以当我后来接到电话,得知我被选中,尖叫声五个街区外都听得到,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世界冠军,拿了世界杯。

罗伯特·帕丁森(饰 Neil)

我们当时见面,我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聊了三个小时,完全没有提及任何他要执导的作品。我当时聊得血糖有点低,桌上摆着巧克力,我实在怕昏过去,就问能不能吃一块,结果他立刻终止了我们的谈话,我还以为我搞砸了,结果他问我:“我最近有个新项目,想不想来看看剧本呀?”

伊丽莎白·德比茨基(饰 Kat)

一般这种成本的影片,都会有默契试镜,但是我跟约翰·大卫·华盛顿没有。他在分别见了我和约翰·大卫(采访时,华纳影业工作人员提醒记者,男主的名字是约翰·大卫,而不是约翰,伊丽莎白称呼他为“JD”)之后,确认我们会很合适。

神秘的剧本

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阅读[信条]剧本,诺兰在保密工作方面,能力不亚于整个漫威影业,不过他的保密方式,非常简单直接——剧本基本不会离开他五米之外(除非你是肯尼思·布拉纳)。

约翰·大卫·华盛顿

我被叫到他的办公室,看剧本大概花了四个小时,非常细节化,情感极其到位。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它的原创性,看似是个我们熟知的世界,却每一页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把我们带入一个未知的宇宙。

我一边读,一边想,老天,这可怎么拍呀?看到我的角色在剧本中做的事情,我也头大,我知道这次的拍摄,任务艰巨。

罗伯特·帕丁森

我看剧本是在诺兰家里,他和艾玛在场,我当时读得很快,就像预告片里提到的,“你要去感受它”,所以我没有特别刻意要搞懂剧本,结果很快就读完了。

诺兰和艾玛很震惊问我:“你有认真读吗?别人都比你多花了两个小时呢!”我当时心里一惊。不过我得承认,剧本非常的厚实,拥有很多层面,有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伊丽莎白·德比茨基

我之前拍过漫威的电影,对剧本的保密工作有所了解。不过尽管如此本片还是感觉在这方面更上一层楼,从去年三月到现在,我从来没有跟任何剧组之外的人讨论过影片的任何细节。

肯尼思·布拉纳

[敦刻尔克]和[信条]的两次合作十分相似,诺兰给我打电话,先是确定我在影片拍摄期间是否有档期,确定有档期之后,大概24小时,他就跟快递员一样,出现在我位于伦敦的家门口,手里拿着剧本。

大家都知道,他喜欢喝茶,所以我就沏好茶,开始读剧本,我们大概喝了两大壶茶。

整个流程大概是三天:第一天打电话问档期,第二天人肉送剧本让我读,第三天电话问我对剧本的看法。

爆料时间

诺兰片场的习惯是什么?最喜欢的诺兰电影是哪部?谁把[盗梦空间]搞明白了?

约翰·大卫·华盛顿

诺兰喜欢在电影中让演员戴面具或类似的东西,这次我在片中也戴了防毒面具,拍摄的时候,他会让我尽可能地清晰地把台词说出来,因为在那种环境中,彼此的交流非常的重要,关乎性命。

最爱的诺兰影片嘛,取决于时间。[盗梦空间]上映时,我院线看过三次,碟片发行后,我几乎每周都看一次。前几个月看了很多遍[敦刻尔克]。[蝙蝠侠:侠影之谜]是我看过他的第一部影片,之后找到了他的前作来膜拜。

罗伯特·帕丁森

我看的第一部诺兰的影片,不是在VOD上看的[记忆碎片],就是在纽约电影院看的[蝙蝠侠:侠影之谜]。我后续在电影院看过他所有的影片,只有[敦刻尔克]第一遍是在飞机上看的,简直太折磨人了,他的片子真的不适合在非电影院的环境下观看。

拍摄[信条]期间,我要参加一个[蝙蝠侠]的试镜,我不得不跟诺兰说谎,说家里有急事,要请假。结果我刚说完蹩脚的借口,诺兰就小声说:“你要去[蝙蝠侠]的试镜对不对?”

伊丽莎白·德比茨基

我之前跟史蒂夫·麦奎因合作[寡妇联盟]也是用胶卷拍摄,所以我对这个流程还算熟悉,比起数字摄像机,节奏更慢。我个人很喜欢看剧组更换胶卷,莫名觉得很治愈。

我最喜欢的诺兰电影是[蝙蝠侠:黑暗骑士],第三部我也很喜欢,[敦刻尔克]是一部杰作。我发现我很喜欢在飞机上看诺兰的影片,当然,我之前在电影院看过,但是在飞机上看,我很清楚两三个小时,我不会想别的事情,会被他的电影牢牢地占据。

关于影片细节,我真的不能多说,我只能透露我扮演肯尼思·布拉纳角色的妻子。

肯尼思·布拉纳

如果我有机会把一部诺兰的电影改编成舞台剧,我会选择[记忆碎片],因为那会像是希区柯克版本的[土拨鼠之日]。

[信条]是我多年来,看过遍数最多的剧本,我看了三遍,喜欢[盗梦空间]的观众们,你们会喜欢这部,而且你们看完一定会有很多问题。

这次我跟迈克尔·凯恩没有对手戏,片场也没见到他,因为我们的拍摄地不同。

不过我倒是听到了他关于[盗梦空间]的言论,迈克尔说:“有我出现的戏份,都是真实的,没我的戏份,都是编造的。”我还听过一个版本:“有我出现的戏份,都是非常好看的,没我的戏份,都是垃圾。”(大笑)

影片用IMAX摄像机胶卷拍摄,每卷拍不了很多条,更换胶卷耗费时间。诺兰非常珍惜每一条,所以每一条都很有仪式感。为数不多的几次浪费了胶卷,诺兰非常伤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