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2日,《乘風破浪的姐姐》悄然上線,激起浪花無數。

前面兩期,姐姐們的表現非常亮眼,她們累了會發脾氣,餓了也會直接要求節目組提供食物,每一個人都懷揣自信要站C位,這是其他選秀節目中所看不到的。

2020年9月4日,歷時84天,歷經6次公演,成團名單最終揭曉:寧靜、萬茜、張雨綺、孟佳、李斯丹妮、鬱可唯、黃齡最終成團,一切都是流量的博弈與資本的考量。

12期看下來,面對越來越變得千篇一律的表演風格與千人一面的姐姐,觀衆們變得不再激動,因爲看了幾期大家就發現,沒有什麼所謂的打破束縛,節目整體依然是用主流少女團體的模式在要求姐姐們,爲了在舞臺上留下來,姐姐們都被千篇一律地“格式化了”,都變乖了。

熱搜、營銷、人設、剪輯都蓋過了節目本身

《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後,幾乎每週五都會承包熱搜,把加更版和加長版也統計進來,12期的節目熱搜就超過了200個,當中有一週上榜熱搜達到33個,總閱讀量有57億,互動量103萬。

這些數字都明顯印證着,有熱搜就有流量有話題,節目熱度和電視臺的廣告收入都會節節攀升。

每次播出之後,節目中的某些片段總是會被不同的營銷號拿來解讀,比如金莎掉扇子、孟佳被淘汰、黃聖依哭不出眼淚、藍盈瑩的野心、萬茜的個人喜愛度等等,這些姐姐們的片段不斷被放大,總會成爲網友們的攻擊對象。

營銷和炒作過了火,觀衆們也就缺乏了耐心去安靜看待整個表演,而是給整個節目都貼上了“宮鬥劇”的標籤。

要說營銷人設,萬茜和藍盈瑩真是首當其衝。

節目播出之後,萬茜被討論得非常多,她本身是一個演員,之前出圈的作品很少,知名度也不大,雖然也會唱歌、跳舞、玩吉他,但是唱功和舞蹈功底其實是比不上一些姐姐的。但是萬茜每次的觀衆喜愛度都非常高,一直穩居前三甲,這讓很多網友把她默認爲節目的“皇族”,認爲節目組在力捧她,而最終成團,當然也是理所當然了。

有媒體統計發現,萬茜在節目播出至今,已經接下了4個代言,人淡如菊的她再也不是隻出現在作品中的演員了。

藍盈瑩也在節目中因爲把努力表現得太明顯,而被塑造成最有野心的姐姐,但實際上參加比賽的姐姐們誰不努力,經過節目組剪輯呈現出來的結果,活生生地把這樣一個女孩從初舞臺第一,變成了觀衆喜愛度倒數第一,其實她只是希望自己“幹一行像一行”,也沒什麼錯。

從千姿百態被修剪成整齊劃一的“少女團”

如果說哪個節目能真的重新定義了女團,剛剛開播的浪姐是最有這個可能性的,我們從一開始就看到了千姿百態的姐姐們。

寧靜一來就說直白地說“不想成團”,工作人員讓她做下自我介紹,她說:“我還要作自我介紹嗎?那這麼多年不是白混了。”

面對攝影師的要求,伊能靜也是有什麼說什麼“不要讓我來配合你們,要讓你們來配合我。”這些姐姐都有自己的姿態,她們深刻認識到自己參加的不是養成類節目,而是展示個人魅力的節目。

她們每個人都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但是節目組自身對於這檔節目的定位並沒有太搞明白,越往後走就變得越像少女團的選秀節目了。

很多姐姐,是真的抱着舞臺夢想來的。 她們想在臺上表現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但是她們發現事與願違。

第一次公演後,姐姐們都發現慢歌很喫虧,只有又唱又跳又燃又炸的快歌才能討現場500位觀衆的歡心。但節目的分組對抗又不太公平,並不是同一類型的歌曲在PK,而是各種曲風混合。因此,姐姐們只能千篇一律爭取能贏的那個類型,而不是考慮哪些歌曲適合自己或者是有深度。

漸漸地,她們越來越變成整齊劃一的“少女團體”了,她們開始討好觀衆,集體蹦蹦跳跳。之前趙兆老師還批評孟佳“我們做任何東西,都是觀衆想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那我們乾脆做回那種小女孩的女團算了。”確實,觀衆都讚賞趙兆老師的遠見,吐槽杜華老師的成團標準,沒想到,到最後還是杜華的標準贏了。

節目組要的依然是一個少女模式的團體,除了選手年齡較大之外,其他的並無任何不同。姐姐們爲了能走得更遠,只能這裏拼命練習,年過50的伊能靜也在拼命提升自己的舞蹈,跟18歲的女練習生一樣起早貪黑,無暇他顧。

難怪有網友評論說:“節目組收集了三十多塊璞玉,然後用女團的模子把她們捶打成櫥窗裏可以售賣的標準商品。”

對觀衆缺乏充分的尊重

還記得,初舞臺時浪姐播出時顯示“全開麥Live”,也就是現場真唱,可從此之後這三個字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不僅是人人完美的大修音,播放的正片還被觀衆扒出涉嫌音軌和彩排畫面的後期替換。

到了前晚的直播舞臺上,更是出現了嘉賓真唱,姐姐們假唱的怪事,練習了84天,她們到底練了什麼?

浪姐的個人喜愛度也一直是個迷,衝浪榜也衝得糊里糊塗,甚至在成團夜上的的網絡投票,也依舊沒顯示每個姐姐的即時票數。

也正因爲如此,每一次公演投票規則都受到爭議,而最終成團投票機制,更是引發了刷票嫌疑。比如8月31日晚間,寧靜組票數暴漲14萬票,此中鬱可唯暴漲9.34萬票,阿朵暴漲5.32萬票,引起網友們留意,指責存在刷票嫌疑,不過到了最後,節目依然沒有交代實時票數。到底是要平衡出道票數?還是有人刻意違規?這些猜測,也消耗了觀衆對《浪姐》的信任。

在內容上,比如《花樣年華》《我用盡一切奔向你》等節目最後都沒有取得好票數,這本身就是一種對內容的傷害,是現場投票觀衆的審美太迷,還是人氣和流量超過了表演本身,這都不得而知,反正潛規則就是“要燃要炸”。

“三十而立,我們從每一寓言裏,辨認自己,也認識他人的內心,他人的真理;三十而驪,驪色駿馬,飛雲踏海,我們關心成功,也關心失敗,更關心每個人要面對的那座山。”

就像文案中說的那樣,《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檔聚焦30+女性的選秀節目從概念到製作都是標新立異的,選手自身的實力、個人魅力都爲節目奠定了熱度和口碑,無奈因爲節目的模式,導致這些姐姐們的個人特色在比賽中被磨平。

這也爲此後有可能到來的第二季敲響了警鐘:理念創新不難,難的是如何堅持與貫徹,創新要成爲一種習慣,才能實現真正的乘風破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