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古代六部中,爲何工部最讓人看不起?專家:你看他每天在幹啥

我國古代社會實施的是中央集權制度,基本含義就是:天下的財富和權力都是皇帝一個人的。不過皇帝雖然權利大,但是治理一個龐大的帝國,僅靠他一個人肯定是不行的。

皇帝管理國家,更多的時候,需要依靠一個強大的管理班子。官員們各司其職,管理順民和刁民,解決各種社會矛盾。 於是三省六部便孕育而生。

三省暫時不詳談,因爲歷朝歷代三省的職責和權力變化比較大,但是六部的職責和權利卻非常固定 。周朝時就有了六部,隋朝時被確立下來,一直沿用到清朝。

六部分爲吏、戶、禮、兵、刑、工這六個部門。這個排序就可以清楚看出六部裏的等級之分。雖然分別掌管不同的事宜,但是身份地位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官員到手的工資也不同。

吏部作爲六部之首,還曾有天官之稱,掌管着官員前途的部門。而工部則是六部之尾的“墊底部門”,地位最低,其他五部瞧不起也就算了,皇帝和百官也非常不重視其存在。這是爲何呢?

其實弄清六個部門之間的關係和職責,就不難理解了。

01吏部

首先六部之首的吏部, 主要負責的工作就是選拔官員、任用官員。簡而言之就是決定官員前途和升遷的部門。這樣的部門自然是官場裏大家首要討好的對象,畢竟大家仕途混一輩子,不就是想着升官發財嘛。

在京城甚至有過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京官在見到自己的上級是不需要下跪的,但是內閣大學士和吏部尚書除外,否則後果十分的嚴重。 可見吏部官員在官場裏的地位和身份有多高。

02 戶部

戶部能在六部中排名第二,主要是因爲他相當於國家的錢袋子。掌管着整個國家的財政大權。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是皇帝,如果沒有正經的名目找戶部要錢。有時候戶部尚書都會諫言進行駁回,或者來一波哭窮說國庫緊張。把皇帝氣的不行。

這也是爲何嚴嵩和紳這些貪官,能夠如此被皇帝寵幸的原因。因爲皇帝想要享樂花錢,不好明目張膽從戶部的公帳上走,自然得走些見不光的地方。這些貪官把錢拿來孝敬皇帝,皇帝就會對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所以啊戶部是真有錢。田賦,關稅,厘金,公債,貨幣等等,只有跟錢有關的都歸戶部管,其他各個部門要拿活動經費軍餉物資什麼的,都得從戶部走,如果得罪戶部的人,就很容易被穿小鞋喫盡苦頭,所以大家自然非常尊重戶部。

03禮部

禮部在古代是非常獨特的存在。我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稱謂。 禮部就是爲了各種繁瑣禮儀而存在的部門,同時兼管全國學校,安排科舉考試。

由於和“錢和權”基本沾邊,所以禮部工作環境是最舒服的,基本官員的日常生活就像養老似的。 只有在重大節日的時候,拿着一大丟繁瑣老舊的禮儀制度出來瞎晃悠。

04兵部

兵部又稱夏官,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驛站等事務;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國家的安穩,和強大的軍事實力分不開。而兵部存在的意義,就是國家軍事實力的保證。所以兵部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05刑部

刑部,顧名思義。掌管天下的法律刑獄。有點類似於我們如今的司法機關,會負責重大案件的 審理、量刑,是維護一個國家社會公平和穩定的重要紐帶。

不過古代官僚體系相互制衡,爲了防止刑部一家獨大,後來又出現了都察院管稽察和大理寺。這兩個部門凌駕在刑部之上,有權重審和駁回刑部判決,就像我們如今的最高法院。所以古代的刑部權力並沒有那麼大。

06工部

工部負責的是 負責全國上下官方的土木水利工程,同時兼職 研發機器。經常會在各個地方修建工程。說實話是個是個實實在在的技術崗,放在我們如今是非常喫香的崗位。但是古代則不然。

古代“士農工商”,是有非常鮮明的身份鄙視鏈的。商人和工匠的身份地位是最低的,農民都要比起高。 高高在上的士大夫們,覺得工部的人就是一羣無趣的“工匠”,自然瞧不上他們。工部地方官見到其他部門的京官,自動低三級。由此可見其中的差別有多大。

如果大家有幸穿越到古代,最想在什麼部門工作呢?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

相關文章